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8篇
综合类   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实验,分析稻谷在干燥过程中温度变化、温变时刻、温变幅度等因素对爆腰增率的影响,并总结规律,为制定合理干燥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采用密闭通气气室法,在滇池流域旱季和雨季开展了2个生长周期内集约化西芹地NO/NO2排放研究。结果表明,NO/N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午时段最高,凌晨时段最低。西芹生育期间,CK处理(裸地)的NO/NO2排放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中后期NF处理(不施氮)NO/NO2排放速率有所升高;LF(N450 kg/hm^2)和HF(N 1200 kg/hm^2)处理受西芹的生长和频繁氮肥追施的影响,生育期NO/NO2排放速率逐渐升高。旱季与雨季CK处理NO/NO2排放量分别为1.30和NOx-N 1.51 kg/hm^2,NF处理分别较CK高出NOx-N 1.0和1.44kg/hm^2。LF处理旱季与雨季NO/NO2排放量分别为NOx-N 4.88和5.67 kg/hm^2,其损失率分别为0.79%和0.92%;HF处理旱季和雨季NO/NO2排放量分别为NOx-N 7.58和10.19 kg/hm^2,其损失率分别为0.63%和0.85%,说明氮肥用量较高时,土壤-作物系统的NOx-N损失量也较高,但其损失率并不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3.
滇池流域集约化西芹地的N2O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约化菜田的土壤养分和水热条件适合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而我国集约化菜田N2O排放的研究少见报道.本文采用密闭式箱法,在滇池流域旱季(95 d)和雨季(99 d)开展了2个生长周期内两芹地N2O排放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约化菜田土壤氮素养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1)N2O排放的日变化规律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午时段N2O排放速率最高,凌晨时段最低;(2)N2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在种植后不久,出现1个小的N2O排放高峰外,随后CK处理(裸地)的N2O排放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种植作物的不施肥(NF)、推荐施肥(LF)和习惯施肥(HF)处理受西芹的生长及频繁氮肥追施的影响,中后期N,2O排放速率有所升高;(3)在中后期,不施用氮肥的NF处理较CK的N,2O排放速率高;旱季与雨季,CK处理N,2O排放量分别为2.79和2.66kgN2O-N·hm-2;NF处理分别为3.07和3.67 kgN2O-N·hm-2远高于粮田1.0 kgN2O-N·hm-2·a-1的N2O背景排放量;(4)LF处理旱季与雨季为5.25和6.66 kgN2O-N·hm-2其损失率分别为1.17%和1.48%;HF处理旱季和雨季N,2O排放量分别为9.35和12.12 kgN2O-N,其损失率分别为0.78%和1.01%,说明氮肥施用量较高时,土壤-作物系统的N,2O-N损失量也较高,但是N2O-N损失率并不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4.
35.
为了评价在中国西南地区广为采用的蚕豆—玉米轮作种植体系中前茬种植蚕豆所增加的土壤氮的供给量对后茬玉米生长的影响,设计了田间二因素试验,分别在不施氮、N75kg/hm^2、N150kg/hm^2、N300kg/hm^2四个氮水平条件下,比较前茬小麦单作、蚕豆单作和小麦/蚕豆间作处理条件下轮作玉米的产量。数据表明,在不施氮(N0)和75kg/hm^2(N1)处理时,与前茬小麦单作相比,前茬单作蚕豆和小麦/蚕豆间作处理显著提高了后茬玉米棒子的产量,前茬蚕豆单作时后茬玉米棒子产量提高了21%和33%,而前茬小麦/蚕豆间作时分别提高了7%和30%,因此在外源氮供应低时蚕豆节约氮对下茬玉米的生物有效性高,从而生物固氮残留提供的氮营养增加;但随施氮量的增加,前作不同种植方式下后作玉米产量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随施氮量增加蚕豆节约氮对下茬玉米的生物有效性降低。研究认为在蚕豆-玉米轮作体系中进行氮养分资源管理时,要综合考虑轮作方式和施氮水平,以求得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6.
钙镁比调控对不同部位烟叶Mg、K、Ca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施用镁肥进行Ca2+/Mg2+调控及叶面喷施对不同部位烟叶镁、钾、钙的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a2+/Mg2+下调及叶面喷施镁肥能促进烟叶镁、钾、钙的吸收累积,尤其是烟叶镁的吸收;与对照相比,土壤Ca2+/Mg2+调控到18、14、10、8及叶面喷施条件下,烟叶镁的含量分别增加6.67%、26.73%、19.22%、29.13%、18.80%,烟叶镁的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08%、20.57%、39.86%、41.29%、20.66%;土壤Ca2+/Mg2+调控到10、8时烟叶钾、钙的总累积量也有显著增加;土壤Ca2+/Mg2+下调及叶面喷施镁肥能促使烟叶Ca/Mg和K/Mg降低,有利于烟叶中镁、钾、钙的平衡.  相似文献   
37.
大理是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奶业最早的地区之一,伴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粪便已成为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在洱海流域内设置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施用牛粪对土壤-油菜系统氮素转化的影响,为洱海流域畜禽粪便资源化还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理洱海流域水稻-油菜水旱轮作模式下,设置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牛粪配施(NPK+S)、牛粪施用(2S)、倍增牛粪施用(4S)五种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牛粪对油菜季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SMB-N)和全氮(TN)的影响,及对油菜地上部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的情况。施用牛粪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低于化肥单施处理,微生物量氮高于化肥单施处理,施用牛粪可减控土壤可溶性氮素流失,提高土壤微生物氮库容量,但不同牛粪施用量处理间差异较小,牛粪与化肥配施效果最好,牛粪施用对提高和保持土壤全氮含量的效果随时间延长,其效果显著,相比CK提高土壤全氮含量8.74%~13.69%,相比NPK提高9.53%~14.53%。牛粪施用处理相比化肥单施能提高油菜籽粒的吸氮量,提高幅度达8.51%~17.96%,倍增牛粪施用相比牛粪施用未能提高油菜籽粒吸氮量,仅提高油菜秸秆的吸氮量。综合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洱海流域油菜季较优施肥方式是牛粪与化肥配施,能提高油菜氮收获指数,促进氮养分向油菜籽粒转移,增加经济产量,同时能提高和保持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全氮含量,增强土壤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38.
为探求能有效提高洱海流域土壤生产力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的适宜氮素管理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氮素管理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氮素利用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结合免耕秸秆覆盖可提高大蒜产量7.9%,增加经济效益14.1%,氮肥利用率增加约20个百分...  相似文献   
39.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花椰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花椰菜在不同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花椰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施肥的情况下,造成花椰菜严重减产,然而,在每公顷施N 450kg,P2O5 225kg,K2O3 37.5kg的情况下,却没有造成花椰菜减产;花椰菜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其吸收量因生长期不同而异;合理的氮、磷、钾配比能提高氪、磷化肥的利用率,氮、磷、钾施用量为推荐施肥用量(opt)的75%(每公顷施N225kg,P2O5 112.5kg,K2O 281.25kg),其N、P利用率却高于Opt,N为31.44%,P为6.2%,分别比opt提高27.9%和18.5%,从而降低了氮磷肥料的流失,有效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0.
文章通过设计不同投料量的玉米秸秆发酵和粪便发酵的产气率和产气量对比试验,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的投入量不会增加沼气的产气量,反而会下降。但玉米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比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热值高。豫北地区沼气池产气高峰期均集中在4~11月份。如果采用一定的保温措施,豫北地区可全年使用沼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