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462篇
农学   304篇
基础科学   377篇
  175篇
综合类   1693篇
农作物   387篇
水产渔业   260篇
畜牧兽医   896篇
园艺   283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选择是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制种不同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的适宜气候区域与时段能够为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决策支持。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6.0,通过对气象站点的温度、降雨量、湿度等历年气象资料进行预处理,借助于XML进行合理的存储,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集成二次开发的思想应用于可视化编程中,设计开发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气象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湖南省50a的气象资料,依据该系统确定了湖南省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适宜区域与时段。结果表明,决策系统运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功能。该系统可为两系杂交稻的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2.
棉花产业是新疆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中绒陆地棉目前仍是我区的主要种植品种,包括早熟陆地棉、早中熟陆地棉及少数杂交棉,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3.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地表类型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人工降雨来研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典型地表类型下的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不同.主要表现在:降低坡度主要推迟产流开始时间,而植被能够推迟整个径流过程;增加植被覆盖度和降低坡度能够明显降低产流量,延缓产流时间、降低径流速率;不同地表类型的地表径流速度与径流稳定前降雨历时具有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在以0.64 mm/min左右的降水强度持续80 min后,斜坡径流小区不同地表类型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斜坡裸地>没有枯枝落叶的斜坡灌木>斜坡草地>有枯枝落叶的斜坡灌木.与裸地相比,后面3种地表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了33.7%(8.3 mm),49.2%(12.1 mm)和75.2%(18.5 mm).(2)不同植被、枯枝落叶在降低地表产流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深层土壤中的人渗量.斜坡裸地下渗到20 cm以下的水量仅为降雨的6.0%,明显小于有植被条件下的23.3%~32.5%.灌木下的枯枝落叶能够增加土壤入渗量20%左右,土层20 cm以下入渗量增加8%.  相似文献   
164.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65.
贵州省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优质油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全省常年播种面积约40万hm2,居大田作物播种面积第4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烤烟计划的调整和优质杂交油菜不断普及,油菜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1999年秋播面积已突破46.67万hm2.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无论对整个国民收入,还是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举足轻重之作用.因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早已把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列为贵州省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近年又决定把"优质油菜产业化建设”列为贵州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六五”科技攻关以来,油菜品质育种一直列为国家和省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先后育成黔油低芥1号和黔油双低1号、2号(分别为国内首批育成的低芥酸品种和双低品种),油研1号、2号、6号,贵油3号、5号,育种水平居国内领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杂交油菜的三系和两系配套,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将油菜优质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油菜优质与丰产、抗性的矛盾,实现了优质油菜的杂交化,不仅使油菜籽品质得以改善,而且产量和抗性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以贵州省育成的油研7号、8号、黔油11号、12号、贵杂2号等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已居全国同类研究应用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6.
巴氏杀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可能会产生肠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分别监测在4、10、16、20、24、28 ℃储藏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巴氏杀菌乳中的生长数据,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Huang模型和Baranyi模型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动力学一级模型,采用平方根模型和Arrhenius模型建立二级模型以描述温度与相对最大生长速率(μmax)的关系。结果显示,各温度下Modified Gompertz模型的拟合度更优,决定系数(R2)>0.98,均方根误差(RMSE)<4.6,为最合适的一级模型。二级模型中,Arrhenius模型的拟合度更优(R2=0.99,RMSE=0.60)。相较于平方根模型,外部验证显示Arrhenius模型的精确度因子(Af)和偏差因子(Bf)分别为1.39和0.87,较接近于1,说明预测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巴氏杀菌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为乳品货架安全期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7.
基于全基因组数据,确定生防菌株PF-1的分类地位,验证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以及挖掘其潜在的生防功能。通过全基因组中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基因组分析方法确定生防菌株PF-1的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方法研究其对马铃薯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能力;利用antiSMASH软件分析和预测菌株PF-1的抗生素相关基因并挖掘其生防潜力。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基因组分析结果,PF-1被鉴定为防御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同时发现PF-1基因组中存在15种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具有良好的抑制病原菌生长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能力,在农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8.
白背飞虱爆发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呈迁入代至主害代的爆发型相,发生程度为基数决定型。根据白背飞虱历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江淮稻区主害代(2代)发生程度与迁入峰后7月15日白背飞虱总虫量显著相关(R2=0.7107),并分别建立白背飞虱预警指标。以为害损失5%以下为标准,主害代高峰期虫量为15头/穴,比原防治指标稍宽。由此提出病虫兼治的防治对策和技术规范,比原传统方法少用药1次。  相似文献   
169.
本文探讨了无公害洁净蔬菜的内涵,指出了发展无公害洁净蔬菜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发展无公害洁净蔬菜提出建立高标准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强调出园前的农残检测,推行农残降解技术,建设配套的冷链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0.
多效唑和三十烷醇对水稻种子萌子和生长过程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PP333和TA混合使用对威优63水稻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效应,以PP3330.5μg/ml+TA0.1μg/ml处理,可促进水稻胚根和侧根的生长,提高胚芽和胚根的呼吸强度,促进淀粉酶的形成。处理后水稻幼苗高而健壮,侧根多,有利于秧苗的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