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
63.
为建立小麦叶绿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体系,检测低温胁迫下小麦叶绿体编码基因甲基化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叶绿体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以低温敏感型小麦返白系及其对照矮变1号为材料,选取4个在低温条件下两个材料间表达有差异的叶绿体基因petN、trnC、petD和rrn16S,通过亚硫酸盐测序法(BSP-seq)分别测定低温处理后这些基因(TaMET1,TaDRM和TaCMT)启动子的甲基化率,并用qPCR的方法对这4个基因以及预测定位于叶绿体的三个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组总的甲基化水平在低温条件下持续增加,基因间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变化并不完全一致,基因型之间也略有差异。4个基因的表达量与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不同,petN的表达对甲基化比较敏感,低温诱导甲基化率增加,基因的表达量则下调,但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与甲基化率的变化无直接相关性。返白系中三个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在低温条件下都呈上调趋势,但矮变1号中的TaMET1与TaCMT基因表达下调。结果为深入研究低温下小麦叶绿体基因甲基化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叶绿体基因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65.
磷肥施用量对转基因杂交棉邯棉646红叶茎枯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杂交棉高产的磷肥适宜施用量,以转基因杂交棉品种邯棉646为试材,设过磷酸钙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逐渐下降、产量逐渐提高,其中,磷肥施用量≤390 kg/hm~2时,增施磷肥,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显著降低,产量显著提高;继续增施磷肥,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病株率略有降低、产量略有提高,与施磷量390 kg/hm~2处理指标差异均不明显。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认为邯棉646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390 kg/hm~2。 相似文献
66.
施氮量对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67.
为了给新品种的选育以及参试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对2013—2015年国家黄淮北片小麦区试品种的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 a间参试品种的产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株高在85 cm左右。产量、公顷穗数和最大分蘖数均为2014年>2015年>2013年,穗粒数与生育期在3 a间处于升高趋势,而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变化趋势相反。3 a间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三要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最大分蘖数、株高以及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随年度变化差异较大。近3 a产量三要素中的2个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程度较大,最大分蘖数、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影响的程度也较大,在品种筛选中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8.
纵观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笔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从解决认识问题入手,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9.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开放度的特征,并由此认为我国的开放度具有程度不高和较大的不平衡性,及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对外国经济的技术依附性强和国民经济的内潭发展潜力较弱等缺。最后指出在未来对外开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环境下要注意开放目标的调整和开放程度的有序及政府的有效监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