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461篇
农学   304篇
基础科学   375篇
  174篇
综合类   1690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269篇
畜牧兽医   896篇
园艺   283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持水力对不同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生物践踏型(牛、羊践踏)与生物扰动型(藏香猪翻拱)放牧作用下的湿地土壤持水力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方式显著影响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持水力。牛羊践踏型放牧下的土壤有机质、总孔隙度、自然含水量以及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均显著(P0.05)高于扰动型放牧,而践踏型放牧下的土壤容重显著(P0.05)低于扰动型放牧;(2)不同研究区域,土壤持水力对放牧的响应不同。布伦放牧区土壤最大持水力在2种放牧方式下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哈木古和伊拉放牧区的土壤最大持水力在2种放牧方式下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不同季节,土壤持水力指标对放牧的响应程度亦不相同。在旱季,土壤持水力在2种放牧方式下的差异性较雨季更为显著(P0.01)。研究表明,湿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放牧方式、放牧季节和放牧区域有关。基于湿地水源涵养功能的保护,应取缔土壤扰动型放牧,有效调控践踏型放牧的强度并减少旱季放牧。  相似文献   
152.
草海保护区功能分区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海湿地是我国云贵高原岩溶湿地中的独特类型,地处金沙江上游,不仅起到调节下游水量平衡,以及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也是高原特有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湖盆淤积,水环境、黑颈鹤栖息生境等生态环境特征变化以及当地社区湿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变化与现行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关系,说明三级模式下的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激化了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必须加强草海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研究,制定合理的保护区功能分区,切实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3.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是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小流域模型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近景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强度及其随流域所处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次降雨相对侵蚀模数REM将历经25场模拟降雨的小流域模型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时段、活跃时段和稳定时段。沟谷侵蚀强度在整个流域模型发育过程中一直大于坡面;在流域发育初期时段至活跃时段前期,主沟侵蚀强度大于支沟,流域下部侵蚀强度大于中部和上部;在流域发育活跃时段后期,主沟侵蚀强度低于支沟,流域中部和下部侵蚀强度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在稳定期时段,主沟和支沟侵蚀强度变化趋于同步,流域上部的侵蚀强度高于中部和下部。流域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4.
为提高采摘设备的执行效率,采用六自由度机械臂、树莓派、Android手机端和服务器设计了一种智能果实采摘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识别不同种类的水果,并实现自动采摘,可通过手机端远程控制采摘设备的起始和停止,并远程查看实时采摘视频。提出通过降低自由度和使用二维坐标系来实现三维坐标系中机械臂逆运动学的求解过程,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矩阵运算,使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过程更加简捷。利用Matlab中的Robotic Toolbox进行机械臂三维建模仿真,验证了降维求解的可行性。在果实采摘流程中,为了使机械臂运动轨迹更加稳定与协调,采用五项式插值法对机械臂进行运动轨迹规划控制。基于Darknet深度学习框架的YOLO v4目标检测识别算法进行果实目标检测和像素定位,在Ubuntu 19.10操作系统中使用2000幅图像作为训练集,分别对不同种类的果实进行识别模型训练,在GPU环境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每种果实识别的准确率均在94%以上,单次果实采摘的时间约为17s。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时性以及对果实采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5.
水稻ygl80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目标基因精细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化学诱变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80。与野生型亲本10079相比,ygl80突变体在苗期和孕穗期叶片叶绿素分别下降76.64%和54.59%,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53.85%和41.18%,成熟期株高、每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穗长和千粒重分别减少14.8%、16.5%、21.3%、9.1%和7.4%。遗传分析表明,ygl8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ygl80/浙辐802) F2作为定位群体, 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C2和C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4 cM 和0.39 cM,两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90 kb,此区间内包含11个预测基因。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ygl80突变体在编码叶绿素合酶的YGL1(LOC_Os05g28200)基因编码区第5027碱基处(位于第14外显子),碱基C突变为碱基T,使编码蛋白序列第348位的脯氨酸(Pro)突变成亮氨酸(Leu)。该基因是已报道的水稻ygl1黄绿叶突变基因的等位基因。ygl80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都表现为黄绿叶,而ygl1突变体在苗期叶片黄化,中期慢慢转绿,后期叶色以及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接近野生型,这可能是YGL1基因编码的叶绿素合酶蛋白的氨基酸不同突变位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6.
含油量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是育种工作者改良花生品质性状的主要目标。笔者简述了花生含油量的组成与比例,回顾了环境因素、营养元素和其它相关性状3个方面的外部因素对花生含油量的影响,总结了人们利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在花生含油量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采用切实可行性的农艺调控措施、协调好紧密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育种手段辅助选择以及弄清含油量分子层面上的遗传机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改良花生含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7.
以糖化液透光率为考核指标,以脱色温度、pH值、脱色时间及脱色剂用量为评价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酶法水解挤压玉米粉生产葡萄糖的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为0.72%,pH值为4.0,脱色时间为31 ̄32min,脱色温度为75℃时,糖化液的一次性过滤透光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58.
邛海盆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昌市邛海盆地为研究区域,随机均匀布点采集386个耕作层土壤样点,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邛海盆地表层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利用方差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区域内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1.85±0.51)g/kg和(138.5±47.7)mg/kg,属较丰富水平,变异系数分别为27.52%和32.24%,属中等差异强度;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均以随机变异为主,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在西北-东南方向上空间变异相对剧烈;研究区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西昌市的东南郊区,并以此高值中心向南、向东和向北3个方向逐步递减,低值区主要出现在邛海北面近湖岸地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城镇、河流、邛海湖对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空间变异具有显著影响,而道路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9.
邱硕  肖志刚 《农业工程》2016,6(5):65-69
围绕以物性设计主导淀粉再造体食品品质国际研究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以粳米淀粉为结构再组装对象,双螺杆挤压机为反应器,大豆L-α-磷脂酰胆碱(L-α-PC)为质构调节剂,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模型,以L-α-PC质量分数、物料含水率、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为输入变量,以重组米的崩解值为响应变量,建立的挤压数学模型可应用于重组米的生产,为重组米工业化生产的质构调控提供参考,从而制得能够满足特殊人群使用需求的挤压重组米。得出的重组米崩解值较佳时各变量分别为:L-α-PC质量分数0.47%、物料含水率31.5%、机筒温度76.8 ℃、螺杆转速163.9 r/min,崩解值为1 235cp。   相似文献   
160.
为了提高米糠多糖得率,将挤压与超声方法联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取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酶法提取米糠多糖的挤压工艺条件和超声波处理条件,并构建了超声波处理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物料含水率20%、挤压温度115℃、螺杆转速120 r/min的挤压条件下,获取的米糠经酶解后,在处理时间21 min、超声波功率117W、处理温度72℃、液料比为8.7 mL/g的优化条件下,米糠多糖得率可达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