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32篇
  43篇
综合类   33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GIS技术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土壤磷素 (P)的空间分布特征 ,对可能受到P流失指数影响的地区进行识别和预测。结果表明 :近一半的土壤中P质量分数高于作物需求 ,土壤中速效P质量分数依次为农田 >草地 >牧场。 2 )土壤P质量分数随着养殖动物数量的上升而增高 ,在动物密度最高的地区河流水质恶化最严重。 3)大部分地区将会由于不同原因受到P流失指数的限制 ,其中东南部受到的影响最大。农民对P流失指数实施的适应性对策 ,决定着P流失指数实施的影响程度和政府援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实验,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合理地设置实验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3.
长豇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长豇豆品种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荚数、单荚重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第1侧蔓节位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简单回归分析表明,单株结荚数、单荚重、第1侧蔓节位对产量影响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单荚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单株结荚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单荚重(x1)、单株结荚数(x2)、单叶重(x7)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3个因素对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152.827 10.701x1, 14.108x2 0.441x7(r=0.963)。  相似文献   
24.
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用基质盆栽法 ,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产量的相关性 ,建立了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与辣椒产量的形成呈显著正相关 ,磷、钾也有一定的影响 ,氮磷、氮钾之间的互作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均有利于辣椒果实的发育 ,促进单果重的形成 ,氮的作用最大 ,磷次之 ,钾最小 ,氮磷、氮钾之间的互作达到显著水平。经多元回归和频率分析方法得出无土栽培辣椒氮、磷、钾最优组合方案为氮 :35 2~ 388mg/L ;磷 :5 0~ 70mg/L ;钾 :337~ 4 5 7mg/L。  相似文献   
25.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0 0 482、0 796 1± 0 0 71 8、0 792 9± 0 0 72 7。运用指数选择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1个种源 ,预期增益为39 0 3%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2~ 3个种源 ,5个地点材积的平均育种增益为 2 7 5 7%。根据主效应值和稳定性参数分析结果 ,预估了各种源的适生地区  相似文献   
26.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水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利用1-6月份艰测数据,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量大值(51.8mm)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33.2mm)出现在3月份,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⑵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可用指数式y=0.1266e^0.0502x表示。⑶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27.
"新科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雄性不育系‘161A’为母本,恢复系‘07-10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黄皮辣椒新品种。果实淡黄色,粗羊角形。具有早熟,耐低温、弱光的特点。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张,节间较短,结果连续性强,果实表皮角质膜薄,味微辣,品质极佳。适合早春保护地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8.
对10种不同品系萝卜的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关联程度,为萝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加快萝卜育种进程。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数、木质部厚、叶绿素a及叶绿素(a+b)含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地上部质量、地上部高、根头长度、根颈长、韧皮部厚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综合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和交互作用综合对单株产量产生影响,使得直接通径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完全相同。本试验认为,木质部厚对萝卜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呈显著相关,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根头长度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值,且根头长度与单株产量有显著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为运用概率分级和回归分析方法揭示普通丝瓜褐变度与总酚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普通丝瓜基于褐变度正态分布的分级标准,研究测定38份普通丝瓜的褐变度和总酚含量。采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 4个点将丝瓜褐变度概率分为5级,即极低(1级)、低(2级)、中(3级)、高(4级)、极高(5级),并将其与总酚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普通丝瓜果肉褐变度变化范围为2.17~9.60,平均值为6.211,变异系数为29.77%,经K-S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建立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3.559x-2.83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普通丝瓜果肉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麻山药种植田沙壤土流动性离散元模型颗粒放尺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简化麻山药-沙壤土复合体离散元模型,提高离散单元法在农业领域中的计算效率,以沙壤土为研究对象,在EDEM离散元软件中构建非球形颗粒,进行双目标参数标定试验,采用放大颗粒粒径方法,利用转鼓、坍塌与FT4流变仿真试验,从颗粒群动态堆积角、流动质量、流动速率以及能量等方面探究了颗粒放尺效应对颗粒群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处理后的2 mm粒径沙壤土基质静态堆积角和动态堆积角平均值分别为32.16°和35.02°;与独立标定试验相比,双目标标定试验获得的仿真参数更具准确性与唯一性;在动态堆积角试验中,真实沙壤土颗粒在转鼓中所形成的动态堆积角随粒径和旋转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在仿真试验中,转鼓转速相同情况下,非球形颗粒群在增大粒径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动态休止角差异较小;坍塌试验中,不同粒径颗粒群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质量与平均流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误差随粒径增大而增大;颗粒质量相同时,将粒径分别放大2倍及4倍,颗粒数量同比减少87.24%、98.92%,仿真时间明显缩短,计算效率显著提高;FT4流变试验表明,当放尺因子S为2时,阻力FV及其力矩T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曲线值约为原尺时的2倍,而当放尺因子S为4时,与原尺相比,拟合曲线斜率差异显著,相关性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沙壤土离散元放尺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农业工程离散元放尺仿真计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