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7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41篇
  63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位于亚热带丘陵区红壤的桃源县为例,通过对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1年实地采样分析的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近32年来林地、稻田、旱地等几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结果表明,1979年研究区林地、稻田和旱地S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10 g/kg、14.15 g/kg和11.17 g/kg,2011年分别为18.28 g/kg、18.89 g/kg和12.19 g/kg,近32年来稻田、林地和旱地土壤SOC含量分别增加了40%、33%和9%,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SOC增幅较大,而旱地土壤的增幅明显较小。林地、稻田和旱地土壤的平均SOC密度分别从1979年的32.82 t/hm~2、33.62 t/hm~2和28.99 t/hm~2增加到2011年的44.39 t/hm~2、43.50 t/hm~2和33.53t/hm~2,增长幅度分别为35%、29%和16%,增长速率分别为0.36 t/(hm~2.a)、0.31 t/(hm~2.a)和0.14 t/(hm~2.a),也是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增长幅度相对较高,分别是旱地土壤的2.6倍和2.2倍。可见,过去32年来亚热带丘陵区红壤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均表现为"碳汇"模式,在不同程度上贡献于该地区较强的有机碳积累,其中以林地和稻田土壤的贡献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52.
土壤微生物对硫素转化及有效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不仅是一个重要的S(硫)养分库,而且控制土壤S的转化及其作物有效性。在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很大,从盆瘠耕地土壤(表层)的1t/hm^2(干物质)以下到肥沃草地土壤的10t/hm^2以上。耕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S含量通常为4~43kg/hm^2,一般相当或大于土壤有效S含量和植物S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S的全周转时间估计小于1年。由于建立了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S测定方法并结合同位素^3  相似文献   
953.
研究旨在探明"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能量流动的规律,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长沙县金井镇"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对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水稻/牧草-肉牛-有机肥-蔬菜/茶叶"循环农业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为49.00%,环境资源对农业的贡献较大;环境负载率为1.14,系统生产过程对环境压力较小;全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7.41和6.49,系统的生产效率较高,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该模式通过对牛粪尿、狐尾藻等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有效降低环境的压力,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室内养虫试验和田间防治调查,初步鉴别危害肉苁蓉的害虫属目类,并研究了吐鲁番市高昌区肉苁蓉害虫有效的防治技术。室内试验表明:(1)通过人工模拟条件下,将危害肉苁蓉的害虫在室内养1个多月羽化出成虫,初步鉴别该害虫属双翅目,蝇类;(2)不同温度环境下害虫羽化所需时间不同,害虫羽化所需时间与温度成正比;(3)根据初步鉴别结果,在田间设计3种防治措施,找出对成虫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室内养虫方法和田间防治调查表明,危害肉苁蓉的害虫属双翅目、蝇类,在田间悬挂黄板可以有效减少成虫数量从而减少幼虫对肉苁蓉的危害程度。黄板离肉苁蓉花高度为10~20 cm悬挂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55.
Dot-ELIAS技术(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是近年来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检测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特别仪器设备,灵敏度高等优点,在动植物病毒检测中得到越未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孟清等(1993年)运用Dot-ELIS八法检测烟草、马铃薯的PVX,PVY病毒和普通ELISA检测结果相比,灵敏度提高至少16倍。可见Dot-ELISA是检测病毒灵敏而有效的方法。而在对细菌病原检测中,鉴于其抗原成分的复杂性,大多数研究工作重点放在对其复杂抗原进行纯化等方面工作上,如陈怀青等检测呛水气单胞前bee毒素,从而推断致…  相似文献   
956.
从湖北省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1株细菌性病原,经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确定10种中草药(诃子、五倍子、穿心莲、乌梅、连翘、五味子、秦皮、鱼腥草、牡丹皮、青蒿)对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分别制备这10种中草药的水提物,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提物进行了抑菌试验,并以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作阳性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诃子、五倍子、穿心莲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诃子抑菌效果最好;乌梅、连翘、五味子、秦皮、鱼腥草、牡丹皮、青蒿的抑菌效果较差,其中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57.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轮叶黑藻害虫——小筒水螟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DNA条形码序列信息和形态特征,对某严重危害虾、蟹塘轮叶黑藻的"卷叶虫"种类进行了种属鉴定分析。COⅠ基因序列信息显示,该"卷叶虫"幼虫和飞蛾的序列一致性为100%,为同一物种,飞蛾为"卷叶虫"幼虫的成虫。经Gen Bank数据库BLAST鉴定,为Parapoynx diminutalis,中文名为小筒水螟。幼虫全身长满刚毛、具卷叶行为,飞蛾呈浅白色、长有棕色斑块,上述特征与小筒水螟一致。综合上述依据,最终鉴定该"卷叶虫"为小筒水螟。  相似文献   
958.
嗜水气单胞菌对4种中草药和4种抗生素耐药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H-92-02和C-950501两菌株对大黄,穿心莲,诃子,连翘、呋喃唑 酮,氟哌酸,氯霉素和土霉素的MIC分别为16mg/mL、250mg/mL、0.12mg/mL、3.9mg/mL、0.12μg/mL、0.034μg/mL、0.31μg/mL、0.97μg/mL和30、500、0.12、3.9、0.97、0.12、0.97、1.95mg/mL。10次药物肖工递增继代培养,共试菌株SH-92-  相似文献   
959.
为进一步提高正播玉米种植技术和玉米产量水平,以更好地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确保正播玉米各生产环节关键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将正播玉米关键栽培管理技术按月历进行了归纳整理。这对当前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60.
为探究盲肠微生物与肉鸡个体长势的相关性,将10周龄宁都黄鸡按体质量高低分为4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相同日龄、不同体质量笼养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4组样品获得的OTU数量及各组Alpha多样性指数Chaol值、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组间盲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相似性,但菌群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与肉鸡体质量呈正相关的菌群中,影响最大的是甲烷短杆菌属,其次是栖粪杆菌属,负相关菌群主要是脱硫弧菌属和互养菌属。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肉鸡个体长势显著相关,显著差异菌群可应用于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