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572篇
农学   424篇
基础科学   491篇
  267篇
综合类   2606篇
农作物   458篇
水产渔业   326篇
畜牧兽医   1394篇
园艺   425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柳叶蜡梅黄酮类成分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滤纸片法对优化提取的柳叶蜡梅黄酮成分进行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酮含量的因素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 ℃,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9.0%,提取时间1.7 h;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为芦丁0.861 mg·g-1,槲皮素0.504 mg·g-1,山奈酚0.492 mg·g-1,总提取量为1.857 mg·g-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50%。优化提取的总黄酮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21、11.18 mm。可见,响应面优化柳叶蜡梅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可行,提取的总黄酮具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62.
不同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不同种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探讨其对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后70 d内,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有显著增温效果,且与普通地膜增温效果无显著差异,覆膜70 d后,各可降解膜处理土壤温度与裸地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各可降解地膜处理玉米前期生育进程与普通地膜相比差异不大,随着可降解地膜不同程度的裂解,后期对生育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各可降解地膜试验小区玉米产量与常规地膜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与裸地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63.
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弃渣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5个方面开展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研究,采用类比法确定水土流失预测参数,经验公式法计算出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而得出该工程水土流失预测结论,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64.
为探究烟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法和成蜂释放法对田间烟蚜的控制效果,笔者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系统研究了两种放蜂方式对烟蚜在油菜田和烟田的种群数量的影响,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前油菜田烟蚜量为72. 67~115. 73头/10株,烟田为15. 33~19. 40头/10株,两者差异显著。放蜂后,成蜂释放法在前期油菜田的相对防效为53. 12%,烟田为52. 81%,防治效果均优于自动持续释放法;但后期自动持续释放方式对烟田的烟蚜防治效果高达76. 76%,且防治的持续性较强。综上可知,两种释放方式各有其优点,成蜂释放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烟蚜的种群数量,而自动持续释放法则对烟蚜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因此建议今后在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时,可将两种放蜂方式合理结合以提高其防效。  相似文献   
965.
鸡毛菜切割部件是鸡毛菜有序收获过程中的关键部件,为了降低有序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和损伤率,提高收获效率,采用静态测量法,应用质构仪对鸡毛菜茎秆在压缩条件下的一系列力学特性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得到在压缩条件下鸡毛菜茎秆轴向弹性模量范围为3.15~3.91 MPa,径向弹性模量范围为20.24~20.99 MPa。结合试验所得鸡毛菜茎秆力学特性相关数值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鸡毛菜茎秆材料库,再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切割过程模型,将之导入ANSYS中进行显示动力学分析,并对有限元分析所得结果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对比结果显示:当割刀往复速度v大于0.40 m/s时,能有效完成对鸡毛菜茎秆的切断过程,且割茬整齐、断口平滑、无扯皮现象,分析结果为后续鸡毛菜切割部件的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6.
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2个双孢蘑菇新品种(W192和福蘑38),对其进行品比试验及示范研究,以As2796为对照,比较其产量、菇质、形态特征等,分析其在闽南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品比试验结果显示2个新菌株的菌丝长势和菇质均要优于对照。规模示范栽培结果显示福蘑38平均产量为18.4 kg/m2,比对照增产7.9%。菌种播种后萌发快,出菇早,转潮较明显;子实体多单生,平均单粒重23.6 g,子实体结实,不易开伞,鲜菇商品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由此可见,双孢蘑菇新菌株福蘑38可以在闽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67.
为研究不同解冻方案与奶牛受胎率的关系,试验选用81头健康无病,自然发情及排卵都正常的荷斯坦牛,对采用4种解冻方案(40℃20s与75℃3s水浴解冻、体内解冻、手搓解冻)的细管冻精解冻后的受胎效果进行跟踪对比,结果显示:体内解冻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最高,为50.00%,其次是40℃20s解冻组,第一情期受胎率为45.0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75℃、3s解冻组与手搓解冻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2.86%和35.00%,手搓解冻组的第一情期受胎率较体内解冻组、40℃20s解冻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授精生产中冻精选用体内解冻直接输精法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最高。  相似文献   
968.
针对《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即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进行教学、利用教学模型加强学生对植物微观形态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研究五汁饮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葛花组、五汁饮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预防性给药 7 d后,空白组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按照1.5 mL/100 g的52度红星二锅头给予灌胃,每日1次,连续1周,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测定肝脏匀浆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醇脱氢酶(ADH)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葛花组、五汁饮高剂量组ALT含量降低(P<0.05),五汁饮高、低剂量组AST含量降低(P<0.01);五汁饮高剂量组ADH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葛花组、五汁饮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葛花组、五汁饮高、低剂量组GSH、SOD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P<0.05),葛花组、五汁饮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 五汁饮保肝作用可能通过激活ADH加快酒精代谢及SOD、GSH的抗氧化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970.
地表能量分配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调控气候的关键过程.以吉林省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利用SiB2分析过去20年LUCC对地表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能量分配各分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森林获得的净辐射、显热和潜热较多,农田和草地的净辐射、显热和潜热通量较小;2)LUCC过程中,叶面积指数是净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冠层导度主要调节潜热分配;3)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以“森林和草地转换为农田”过程为主,造成年均净辐射降低了0.22W m-2,潜热增加了0.56W m-2,显热减小了0.83W m-2,且均存在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