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89篇
  98篇
综合类   1208篇
农作物   13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549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猪疫病问题是严重影响生态猪养殖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和影响广大养殖户大力发展生态猪养殖信心的重要因素,仍然是制约生猪养殖稳定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而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防控压力有增无减的问题客观存在,笔者结合多年兽医临床经验,借鉴当前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及理念,对生猪疫病防控的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了一套生猪疫病系统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实现了生猪疫病从"预防为主"到"养防结合"的防控理念和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增钾控氮的作用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烤烟在封顶期施用生长素、生长抑制剂和激动素,研究其对烤烟钾、氮营养的调控作用和对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烤烟施用生长素或抑芽敏能增加根重和叶重,抑制烤侧芽生长,养活烟叶的钾向侧芽转移,提高烟株的吸钾能力和向上输送能力,从而明显提高烟叶四量;②施用生长素能促进烟株硝态氮的同化,养活烟株硝态氮的积累,使烟叶化学品质更超于协调。施用激动素则明显啬烟叶的烟碱含量;③几种使用方法相比,生长素根部浇和茎顶涂的增钾控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4.
本刊从1984年起开辟机电排灌站专栏,借以广泛刊载泵站的设计、使用、维修、经营管理、泵站节能、改造、测试技术和八项技术经济指标贯彻执行等情况,为充分发挥我国众多的机电排灌站的经济效益服务。希望广大从事排灌站工作的同志,踊跃投稿,与我们一道办好此项专栏。  相似文献   
55.
基于人工智能的木材缺陷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材缺陷检测是木制品加工前的重要步骤,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经济效益,木材缺陷检测也从传统的人工方法向智能化方向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也进一步增加。目前,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对木材缺陷的预处理和检测。文中阐述部分常用人工智能算法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包括相关算法的原理、特点;综合分析算法优缺点,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木材缺陷检测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基于数据挖掘及分子对接探讨以苦荞麦黄酮类化学物质为主的抗癌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及文献查找挖掘苦荞抗胰腺癌的核心靶标和作用通路,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与胰腺癌的交集靶点有156个,苦荞成分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表儿茶素、芦丁等通过调控AKT1、TNF、TP53、IL6、VEGFA、IL1B、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参与脂质和动脉硬化、乙型肝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对胰腺癌的拮抗作用,且苦荞成分与各关键靶点均能够进行对接,且对接效果好。本研究预测苦荞对胰腺癌的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参与DNA与RNA之间转录过程抑制免疫信号通路中炎症因子与病毒感染的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凋亡,通过这种有效的靶向作用发挥抗肿瘤生物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57.
阿米巴原虫病主要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1875年Feder Losch首次在人体发现该病以来,已有9个不同种属的阿米巴被先后发现,已报道的易感动物达30多种。该类原虫多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和肝脏,以滋养体形式侵袭机体,引发阿米巴痢疾或肝脓肿。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人和动物阿米巴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8.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为新疆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2010年以来呈整体暴发态势, 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产量损失, 已成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产能提升最重要的害虫, 然而有关其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为此, 本文通过分别概述近年来新疆气候、作物种植结构、栽培耕作措施以及亚洲玉米螟田间发生世代的变化情况, 综合分析了上述变化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存活、个体生长发育、取食偏好和种群增殖扩张等方面造成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 结合已有大量研究成果, 系统解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种群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此外, 本文还介绍了新疆植保科技工作者在亚洲玉米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 简述了田间治理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防治成效, 最终为亚洲玉米螟的持续有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9.
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子粒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2018年以主推粮饲兼用玉米陕科9号品种为材料,设0、90、180、270和360 kg/hm2 5个氮肥水平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不同氮肥处理下叶面积指数、产量和饲用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等性状指标,分析施氮量对玉米子粒产量、饲用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生物量增加;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稳定,此时最佳施氮量为268 kg/hm2,产量增加64.4%。随着氮肥增加,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偏生产力降低。饲用品质分析显示,子粒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氮肥270 kg/hm2处理下分别较不施氮处理增加2.4%、13.7%和22.5%;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减少20.4%和18.1%,秸秆粗蛋白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分别增加22.5%和17.6%。适当增施氮肥改善玉米群体质量,增加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饲用价值。陕北灌区粮饲兼用玉米生产实践中,推荐适宜施氮量为268 kg/hm2。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干旱区提供冰雪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灾害防治的科学理论不服务信息。【斱法】采取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开展了2001-2017年积雪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分布变化原因斱面的研究。【结果】①天山中段SCP(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呈"单峰"型曲线,6月到最小值,12月到次年1月达到最大值,从2月开始逐渐下降到最小值;从7月初开始SCP开始逐渐上升到最大值。②天山中段年际SCP呈减少趋势、春季的SCP变化呈略微减少趋势、夏季不秋季SCP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冬季SCP变化趋势跟全年年际SCP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减少趋势,最高值为98.6%,最小值出现在2009年为83.2%。③天山中段54.08%区域的SCD(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4.36%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45.92%区域的SCD呈增加趋势,其中3.03%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④天山中段积雪不LST(地表温度)年际相关性呈负相关性比较明显,负相关占总面积的55.89%,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天山山脉,博格达尔;34.98%区域呈极显著负相关,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天山南北坡地区不阿克苏、库尔勒、博斯腾湖流域周边。【结论】天山中段积雪时空变化丌仅是LST变化的影响,还受人类活劢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