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锌氮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选用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和浚单20两个玉米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0.08、4、8 mmol·L~(-1))和3个锌水平(0、10、100μmol·L~(-1)),共9个处理(N0.08Zn0、N0.08Zn10、N0.08Zn100、N4Zn0、N4Zn10、N4Zn100、N8Zn0、N8Zn10、N8Zn100),于2015-06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氮素范围内,施锌显著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及氮素吸收。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株高和生物重数值达到最大;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的分根数和根尖数达到最大,而在N8Zn10水平下,浚单20达到最大值;在N4Zn100处理下,郑单958和浚单20的植株氮含量达到最大。而且随着植株氮吸收量的升高,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显著下降。因此,适宜的氮水平下施锌能够调节根系和地上部的关系,促进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增加根系对氮的接触面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2.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根土界面锌有效性及形态分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氮能够促进冬小麦根系对锌的吸收及在籽粒中的积累。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根土界面锌有效性及形态分级的影响,有助于探究氮锌配施促进冬小麦吸收锌的可能机制,为合理施用氮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锌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以冬小麦为试材进行了根箱培养试验。分别设置三个氮水平 (0、0.2和0.4 g/kg) 和两个锌水平 (0和10 mg/kg),分析了冬小麦地上部锌含量、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有效锌含量、pH以及六种锌形态含量。 【结果】 氮锌配施 (N0.2Zn10和N0.4Zn10) 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重和锌含量。在不施锌 (Zn0) 条件下,N0.4处理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的有效锌含量;在Zn10条件下,N0.4和N0.2处理均显著降低根际土有效锌含量,却提高了非根际土有效锌含量。无论施锌与否,N0.4和N0.2处理均显著降低根际土壤的pH,但对非根际土壤的pH影响不大。在Zn0条件下,N0.4和N0.2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交换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及非根际土氧化物结合态锌含量,提高了非根际土交换态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残渣态锌含量。在Zn10条件下,N0.4和N0.2处理显著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交换态锌、非根际土松结有机态和紧结有机态锌及根际土残渣态锌含量,降低了根际土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锌及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残渣态锌含量。 【结论】 氮锌配施提高冬小麦锌含量,促进冬小麦锌的吸收,可能是由于氮锌配施与冬小麦根系共同作用降低了根际土壤pH,促进土壤中锌从松结有机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向交换态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施硒对冬小麦镉吸收、迁移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施硒对冬小麦镉吸收、迁移及分配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镉0 mg·kg~(-1)(Cd_0)、1.5mg·kg~(-1)(Cd_(1.5))、6 mg·kg~(-1)(Cd_6)3个水平和硒0 mg·kg~(-1)(Se_0)、0.5 mg·kg~(-1)(Se_(0.5))、5 mg·kg~(-1)(Se_5)3个水平,研究不同施硒量对冬小麦各部位中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随镉胁迫的增加而下降,Se_(0.5)、Se_5处理均增加冬小麦产量。在Cd_(1.5)水平下,施硒增加冬小麦各部位的镉质量分数,降低籽粒及根中镉分配比例,最大降幅分别为29.0%和23.5%。在Cd_6水平下,Se_5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籽粒、颖壳、茎秆中镉质量分数以及根到茎秆镉迁移系数;施硒提高根中镉分配比例,最大增幅为51.7%,降低茎秆中镉分配比例,最大降幅为52.3%。Se_5处理可抑制冬小麦对镉的吸收,减少冬小麦中镉向籽粒的转运。  相似文献   
24.
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小麦根系鲜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平均直径及不同直径下总根长、表面积和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镉降低了根鲜质量,且在高浓度镉(Cd_(50))处理下降低幅度最大,达到23. 95%,这说明镉抑制了冬小麦根系生物量的积累。相对于Cd_0处理,Cd_0. 5,Cd_5和Cd_(50)处理总根长分别降低了8. 49%,7. 34%(P 0. 05),14. 88%(P 0. 05)。这说明镉能够明显抑制冬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和伸长;对不同直径根长和总根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麦根长的降低与Ⅰ级(0 cm 根长≤0. 5 cm),Ⅱ级(0. 5 cm 根长≤1. 0 cm)和Ⅷ级(3. 5 cm 根长≤4. 0 cm)直径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相对于Cd_0处理,Cd_(50)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根系表面积,降低幅度为12. 31%;对不同直径根表面积和总根表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表面积的降低与Ⅰ级(0 cm~2根表面积≤0. 5 cm~2)和Ⅱ级(0. 5 cm~2根表面积≤1. 0 cm~2)直径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样对不同直径根体积和总根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根系体积与Ⅱ级(0. 5 cm~3根体积≤1. 0 cm~3)直径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镉抑制小麦根的形态中,镉抑制细根的生长和形态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5.
麻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麻地膜覆盖对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提前出苗期,加快出叶速度.麻地膜覆盖明显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以及地上部生长,显著提高株高、茎粗以及干物质重,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6.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_0、P_(80)和P_(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_0和Se_1),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Se_0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在Se_1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_(8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在Se_1水平下,施磷显著增加了小麦各器官以及整株硒累积量,但是施磷降低了硒从颖壳向籽粒中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了各器官的硒含量。施硒可提高土壤各形态硒的含量,提高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比例。在Se_0水平下施磷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所占总硒的比例;而在Se_1水平下,施磷增加了土壤水溶态硒、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残渣态硒的含量及比例,但是降低了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含量及比例。因此,适宜的磷硒配施可通过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硒的转化过程,促进土壤硒向水溶态硒的转化,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促进郑麦9023对土壤硒的吸收累积,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施硒对冬小麦产量及硒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施硒(Se)对冬小麦产量及Se吸收转运的影响规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北方石灰性潮土中5种施Se量对冬小麦产量、Se吸收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Se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成穗数和穗粒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e0.5、Se1处理的籽粒产量和各产量构成要素均高于Se0处理,最大值均出现在Se0.5处理。施Se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各部位的Se含量、Se累积量以及植株总Se累积量;施Se增加了Se元素从颖壳向籽粒的迁移系数,降低了Se元素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茎叶向颖壳的迁移系数;施Se增加了Se在冬小麦籽粒中的占比,降低了Se在颖壳、茎叶中的占比。Se0.5、Se1较Se0处理,增加了冬小麦籽粒产量、籽粒Se含量、籽粒Se累积量及籽粒Se的占比。  相似文献   
28.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硝铵比下钼对硝酸盐高、低积累小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铵比、品种和钼处理均对各指标有极显著的影响;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外,硝铵比和钼互作对其他各指标也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营养液中硝铵比的降低,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钼含量也有所降低,而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各硝铵比处理下,施钼均能够促进小白菜生长,提高其产量,且在硝铵比100/0(全NO3--N,无NH4+-N)和50/50(NO3--N和NH4+-N含量比例为1∶1)处理达显著水平;各硝铵比处理下,施钼均可显著提高钼含量;硝铵比100/0和50/50处理中,施钼均提高了小白菜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尤其在硝铵比100/0处理中除L18可溶性蛋白含量外均达显著水平;施钼显著降低硝铵比100/0处理中硝酸盐含量,而在10/90(NO3--N和NH4+-N含量比例为1∶9)处理中则无显著影响。施钼能够一定程度地协调不同硝铵比下小白菜高产和优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9.
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锌(Zn)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N)素的吸收利用。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有助于探究氮锌配施促进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的可能机制,为通过合理施肥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郑麦379’为试材进行壤质潮土培养试验,设置CK (不施N和Zn)、Zn (施Zn 10 mg/kg)、N (施N 0.2 g/kg)、N+Zn (施N 0.2 g/kg+Zn 10 mg/kg) 共4个处理,分析了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测定4个生育期植株各部位N、Zn含量,土壤NO3–-N和NH4+-N含量及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  【结果】  与CK相比,Zn、N及N+Zn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每盆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提高了不同时期小麦根、茎叶、穗和籽粒中N、Zn含量,且N+Zn处理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Zn和N处理。随着冬小麦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下土壤NO3–-N和NH4+-N含量有所降低,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有所提高,蛋白酶活性有所降低。N和N+Zn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NO3–-N含量,且N+Zn在冬小麦生育后期提高土壤NO3–-N含量的幅度显著高于N处理。Zn、N及N+Zn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后期土壤NH4+-N的含量,且N+Zn处理提高的幅度高于Zn处理。Zn处理显著降低了拔节期后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N及N+Zn处理降低了小麦生育后期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且N+Zn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程度高于N处理;Zn、N和N+Zn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Zn和N处理显著降低拔节期土壤脲酶的活性,但Zn、N和N+Zn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蛋白酶活性。  【结论】  氮锌配施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促进冬小麦吸收土壤氮素,这是由于氮锌配施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促进了土壤有机氮向铵态氮及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同时降低了冬小麦生育后期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了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从而提高了土壤中可供冬小麦吸收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30.
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控释BB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植株各部位对氮素吸收与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BB肥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较农民习惯施肥在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等指标上分别增加20.61%、27.08%、8.41%、5.87%、4.44%;在籽粒氮质量分数、氮素累积量上分别增加24.81%、28.47%;在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贡献率上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加89.56%、15.24%。施用控释BB肥在减氮20%的条件下,较农民习惯施肥和普通BB肥在冬小麦产量上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提高植株各部位对氮素的吸收及累积作用,同时明显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说明,施用控释BB肥可以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累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