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5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3篇 |
农学 | 144篇 |
基础科学 | 320篇 |
239篇 | |
综合类 | 1179篇 |
农作物 | 132篇 |
水产渔业 | 140篇 |
畜牧兽医 | 640篇 |
园艺 | 249篇 |
植物保护 | 1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猎鹰是柯尔克孜人最常见、最有趣的一种民间文化习俗。具有悠久文化底蕴,是早已深深根植于柯尔克孜民族血脉之中的民族体育项目,如今依然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他反映出与这个民族的曾经的生活、生产方式。对其进行挖掘,尤其对其活形态文化特征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柯尔克孜体育文化内涵,并且有利于其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及保护。 相似文献
122.
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地下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草甸草原上的三家牧户作为样地,研究了在不同的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植物根系碳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碳密度在轻度放牧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根系碳密度与根系深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为比较不同养殖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状态,将平均体长为(10.6±1.7)cm的对虾分为高盐度组(20‰)和低盐度组(5‰),饲养2周后,测定肝胰腺和血清中的抗氧化酶及免疫相关酶活力。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低盐度下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低于高盐度组,丙二醛(MDA)含量高于高盐度组;在低盐度下,血清中GPx活力、T-AOC显著低于高盐度组,MDA含量高于高盐度组;低盐度下,对虾肝胰腺谷丙转氨酶(GOT)和谷草转氨酶(GPT)活力显著下降,而血清GOT和GPT活力显著升高;低盐度下,血清和肝胰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显著低于高盐度组。结果表明,低盐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血清和肝胰腺的抗氧化活力和免疫酶活力均受到抑制,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肝胰腺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6.
对浙江等地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发病特点,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26株;已对其中20株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主要为078,占70%(14/20),其次是O1,占15%(3/20);人工感染试验表明,80%(8/10)菌株毒力强,皮下、肌肉、足蹼3种途径均易复制该病;病理组织学检查肝、肺、脾等,表现急性炎症,出血等病变;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除对鸭菌消、卡那霉素等高敏外,对多数常用抗菌药已耐药,最后就该病的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7.
128.
为探索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繁殖时期对人工鱼巢的偏好性, 2018年6—7月开展了不同水温条件下黄颡鱼对不同鱼巢颜色和材质产卵偏好性的对比实验。实验用产卵鱼巢为半球形棕榈空鱼巢(直径25 cm,深12 cm);同规格内部放置4~6枚碎石块的棕榈鱼巢和塑料鱼巢;折叠6层尼龙渔网(30cm×40cm)和棕榈片(30cm×40cm)鱼巢,于水泥池(290 cm×120 cm×100 cm)内开展两种温度区间条件下产卵偏好性实验。实验用黄颡鱼亲本雌雄比例为1:1,雌鱼体长(167.8±19.0)mm,体重(99.9±21.7)g;雄鱼体长(235.1±18.8)mm,体重(188.5±38.1)g。结果表明,在24~26℃水环境下,半球形棕色棕榈(无石子)鱼巢内个体平均附卵量为628.49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2.77%;28~32℃水环境下,半球形棕榈(无石子)个体平均附卵量为225.48粒/m2,个体单位面积平均附卵率为1.40%。结果分析发现, 24~26℃是黄颡鱼产卵的最适水温区间;黄颡鱼对棕色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灰色、粉色、黄色和绿色无明显偏好;黄颡鱼对半球形棕榈(无石子)鱼巢产卵偏好显著(P0.05),而对其他材质鱼巢的偏好性依次为:半球形棕榈(有石子)平铺棕榈片悬挂棕榈片半球形塑料水泥池。可见,黄颡鱼产卵的最佳偏好为24~26℃水环境下棕色半球形棕榈鱼巢。本研究结果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产沉黏性卵鱼类产卵场的修复和资源增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