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水稻橙叶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水稻橙叶病发病植株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基因克隆.序列测定表明,PCR扩增的片段全长为1 853 bp,包括1 527 bp的水稻橙叶病植原体(RYL)的16S rDNA基因全序列、234 bp的邻近间隔区的序列及部分(92 bp)23S rDNA基因序列.序列比较结果表明,RYL的16S rDNA全序列与其他植原体的相似性在88%~95%,其中与America aster yellows(AAY,GenBank登录号X68373)最高相似性为95%.利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16S rDNA系统演化树结果表明:RYL与AAY亲缘关系最近,同被聚类为翠菊黄化组(16Sr Ⅰ).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安仁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农药敏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湖南省安仁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不同防治农药的敏感度,指导该地区白背飞虱田间药剂防治,测定了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对5种农药的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烯啶虫胺、异丙威的敏感度(LC50),分别为0.0299、0.1214、0.1322、0.3296、26.7068 mg/L。5种药剂中,异丙威的敏感度最低,生产上应控制施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在湖南省大面积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高位分蘖、茎秆出现乳白色或浅褐色点条状突起、茎节上出现气生须根。电镜结果表明:在病株韧皮部可见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球状病毒粒体。病毒基因组S10片段部分序列的相似性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病害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甲维盐与氟啶脲按不同比例复配对斜纹夜蛾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按有效成分1∶10复配对斜纹夜蛾表现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同时研究了2.2%甲维盐·氟啶脲乳油对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甲维盐·氟啶脲乳油600,900,1200mL/hm2在药后10天的防效达72.25%~82.96%,植株未出现药害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调控措施对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镉的累积与转运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几种污染源控制措施(沉降截源、清洁水灌溉、稻草还田/离田)及施用石灰对污染区醴陵及益阳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与稻草还田对照处理相比,除施用石灰外,其他处理对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影响并不显著.施用石灰能明显降低污...  相似文献   
16.
辣椒青枯病的发生、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为害重等特点,至今尚无很有效的防治药剂或其他防治办法,因此青枯病被称为植物的"癌症".在我国辣椒青枯病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和西南部分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保护地面积不断扩大,南方春提早和塑料大棚蔬菜生产面积扩大,青枯病的发生加重,几乎成为毁灭性病害.主要在盛果期为害成株,常呈暴发之势,造成极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田块几近绝收.  相似文献   
17.
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能够降解多种拟除虫菊酯的复合菌群JZ-1,对该菌群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15d,对100mg·L-1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为53.27%、33.36%、41.39%。对该菌群的16S rDNA进行扩增和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群含有丰富的细菌资源,该菌群的优势种群包括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紫单孢菌科细菌(Porphyromonadaceae bacterium)。该研究为拟除虫菊酯的降解菌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橙叶病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sP1和sP2,采用PCR法从发病的水稻植株中扩增植原体一段保守的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结果表明,从发病的水稻植株中都能够稳定扩增得到1条558 bp的特异性条带. 对该条带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和Genbank中公布的众多植原体的相应区域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都高达95%以上,表明利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能有效扩增得到水稻橙叶病原的序列. 利用此引物并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水稻橙叶病的PCR检测方法. 该方法对检测水稻橙叶病具有特异、灵敏和有效性. 应用该检测体系检测从广东信宜、高州和从化采集的多份疑似标样,结果表明,在这几个地区均有水稻橙叶病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降解甲氰菊酯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的光合细菌新菌株PSB07-1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对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0.EU005383)进行了同源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沼泽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生长特性和甲氰菊酯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5.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高耐受浓度为600 mg·L-1,培养15 d对600 mg·L-1甲氰菊酯降解率达35.26%.通过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间苯氧基苯乙腈是展出惟一的降解产物,推测该菌的降解途径是可能作用于甲氰菊酯的酯键处.本研究工作为利用光合细菌进行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能够降解多种拟除虫菊酯的复合菌群JZ-1,对该菌群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15d,对100mg·L-1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为53.27%、33.36%、41.39%.对该菌群的16SrDNA进行扩增和RFLP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群含有丰富的细菌资源,该菌群的优势种群包括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紫单孢菌科细菌(Porphyromonadaceae bacterium).该研究为拟除虫菊酯的降解菌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