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研究通过改变养殖水源和史氏鲟鱼受精卵来源等方法建立了新的史氏鲟鱼苗培育模式:利用沿海滩涂地下咸水配制成8‰盐度的养殖水孵化福建省本土史氏鲟受精卵,孵化率为90%~92%,采用10‰盐度的养殖水对本土史氏鲟鱼苗进行培育,鱼苗成活率达85%~87%。新模式的孵化率和成活率比采用淡井水孵化培育北方引进史氏鲟鱼苗模式高40%和30%左右,是福建省进行史氏鲟鱼苗培育的一种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22.
刘文静  罗钦  潘葳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5):141-147
本文介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药物、非法添加物、微生物、毒素、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因子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阐述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现状,从水产品产地、市场流通环节等方面总结了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问题,给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减小风险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福建省水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前人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独立生活或纯培养的细菌等原核微生物会分泌外膜泡囊,这些泡囊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用扫描和透射电镜对水生植物满江红体内的共生蓝细菌和内生细菌(合称内生菌)产生的泡囊进行了观察和超微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内生菌不仅在活跃的营养生长期,而且在有性繁殖阶段均会释放泡囊,甚至在濒临死亡时也会排出泡囊。根据这些外膜泡囊的超微结构特征,将之分成5种类型,即中透型、内膜型、单核型、多核型和多泡型。通过对泡囊产生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分析,认为本研究材料的内生菌周质层中的肽聚糖参与外膜泡囊的生成与释放。这一结果对阐明原核生物泡囊的发生机制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还对电镜图像的判读进行了讨论,以避免由于样品前处理等人为干预产生的假象而导致误判。  相似文献   
24.
分离和鉴定引起史氏鲟鱼创口感染的病原菌,为史氏鲟鱼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分析了一例刚捕获的患有经微创手术后创口感染疾病的史氏鲟腐败肉和肝脏的细菌菌相,分离获得优势菌株YSJ01,对优势菌进行了形态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动物感染试验和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菌株YSJ01为革兰氏阳性菌;VITEK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菌株YSJ01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史氏鲟经创伤感染后表现为创口溃烂的典型症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SJ01对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大观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万古霉素、新生霉素、土霉素、萘啶酸、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表现出耐药性。本研究为南方史氏鲟鱼经微创手术后创口感染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并比较处于商品鱼阶段的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肌肉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变化,以期推广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与引导消费,本研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澳洲龙纹斑亲鱼、商品鱼、幼鱼以及石斑鱼商品鱼、鲟鱼商品鱼中肌肉氨基酸含量,系统分析了澳洲龙纹斑不同生长阶段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种类商品鱼氨基酸组成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商品鱼70.96%、其次为幼鱼69.24%、亲鱼最低为65.36%(以干基计算),在氨基酸组成中亲鱼和商品鱼的比例较为接近,而幼鱼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则有所变化,在必需氨基酸中,其EAA/TAA值则比亲鱼以及商品鱼低2%左右,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EAA/NEAA比值又高于亲鱼与商品鱼2%左右;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3种商品鱼肌肉中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之和均超过50%(澳洲龙纹斑57.17%,石斑鱼57.68%,鲟鱼57.85%),其反映了3种商品鱼肉质味道鲜美度是处在同一等级上;同时,澳洲龙纹斑商品鱼(E/T比值为40.34、E/NT比值为67.62)符合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  相似文献   
26.
鱼粉中寡肽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16%单宁酸沉淀鱼粉中的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和甲醛滴定法分别测出滤液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计算出寡肽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量鱼粉中寡肽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在测定鱼粉中寡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27.
针对目前一些植保机械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难以兼顾低飘移和高沉积的问题,该研究将雾化网格应用在果树植保喷雾作业中,使喷头喷出的大粒径雾滴在接近靶标处撞击网格二次雾化为小雾滴。为了研究雾滴撞击网格后的粒径和速度分布以及沉积特性,以网格孔径、喷头与网格的距离为变量,以二次雾化后雾滴的速度和粒径分布、喷雾角、雾滴覆盖率、沉积量和飘移量为指标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放置孔径为461、350和227 μm网格时测量点的雾滴平均速度比没有网格时的2.35 m/s分别降低23.40%、13.90%、29.00%,最大平均粒径比没有网格情况下的192.5 μm分别降低19.5%、14%、10%;随着网格孔径的减小,二次雾化后雾滴的喷雾角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放置350和227 μm 孔径网格时果树冠层各层内沉积均匀性相近,沉积量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88.08%和74.22%,远低于461 μm 孔径网格的162.98%;放置350 μm 孔径网格时雾滴穿透性较好,各层之间沉积量变异系数最高为10.08%,低于461和227 μm 孔径网格的44.09%和18.25%。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350μm 孔径网格的沉积效果优于461和227 μm 孔径网格,喷头与网格的距离对雾滴覆盖率和沉积量没有显著影响,使用雾化网格的雾滴飘移较少,非靶标区平均雾滴飘移量为靶标区沉积量的6.64%。研究结果可为果园无人机喷雾作业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有毒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对优良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从生理学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本试验以优良牧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及内源激素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存在部位差异和“浓度效应”,具体表现为根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茎叶浸提液,高浓度浸提液抑制强度大于低浓度浸提液。在大狼毒根、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下,多年生黑麦草幼苗MDA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增强,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GA,IAA,ZT,JA,SA含量下降,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29.
探讨了用干法分解样品,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凡纳滨对虾中镉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线为0.012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4%~3.4%,回收率为96.3%~103.2%.  相似文献   
30.
联合使用药物对澳洲龙纹斑鱼种感染小瓜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multiifliis)引发的一种重要原虫病,其对澳洲龙纹斑(M.peelii peelii)苗种阶段鱼体有强致病力,可导致澳洲龙纹斑苗种全部死亡。为合理用药防控澳洲龙纹斑苗种培育阶段小瓜虫感染,本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4.94±3.28 g,平均体长为11.57±2.20 cm的澳洲龙纹斑鱼种,自然感染小瓜虫后,采取具有抗小瓜虫、抗继发感染和促进上皮组织收敛愈合的3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小瓜虫感染率、感染强度和鱼种死亡率等指标,观察和评估联合使用药物对澳洲龙纹斑鱼种小瓜虫病防控效果。结果显示,药物实验组澳洲龙纹斑鱼种60 d内发生零星死亡,总死亡率为5.6%;对照组感染小瓜虫后陆续死亡,感染后第11 d感染率上升为100%,死亡率达50%,第16 d时澳洲龙纹斑鱼种全部死亡。实验组澳洲龙纹斑鱼种鳃部、背鳍和体表皮肤小瓜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参照本研究联合使用药物可有效控制澳洲龙纹斑苗种感染小瓜虫,使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结果对澳洲龙纹斑苗种小瓜虫病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