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目前,随着湿地公园、园林水景的快速发展,水生植物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材料,在生态园林的应用和景观水体的保护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起到净化作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  相似文献   
22.
1 广西蓖麻蚕生产的兴起蓖麻蚕是继桑蚕、柞蚕之后,在我国形成产业的绢丝昆虫。蓖麻蚕原产于印度,20世纪40年代引进我国,初期因未掌握其生活习性与饲养繁殖方法而导致饲养失败。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蓖麻蚕在我国不同地域越夏、越冬及品种选育、保存、消毒防病、大规模饲养、制种繁育等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以后大规模开发蓖麻蚕奠定了基础。蓖麻蚕于20世纪中期引进广西,逐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至今仍是广西农村中广大农民所欢迎的一个农业生产项目。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是广西人民的创举。蓖麻蚕引…  相似文献   
23.
蓖麻蚕是继桑蚕、柞蚕之后,在我国形成产业的绢丝昆虫。蓖麻蚕原产于印度,20世纪40年代引进我国,初期因未掌握共生活习性与饲养繁殖方法而导致饲养失败。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蓖麻蚕在我国不同地域越夏、越冬及品种选育、保存、消毒防病、大规模饲养,制种繁育等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以后大规模开发蓖麻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群 《现代园艺》2007,(12):30-31
<正>崇明是后发展地区,有着"水清、土净、空气好、无污染"的优势,市政府已将上海最后一块净土的崇明,作为上海的后花园,以"生态岛"建设  相似文献   
25.
2010年广西桑蚕鲜茧与干茧质量同步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鲜茧与干茧质量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广大蚕业干部及蚕农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对广西来宾、河池、柳州和南宁4个主要蚕区9户蚕农生产的鲜茧与干茧质量进行同步调查。【结果】南宁和河池蚕区鲜茧500g茧粒数在279~307粒之间,鲜茧颗粒较大;南宁和来宾蚕区的死笼率均超过11.00%;蚕鲜茧均不同程度发生僵病,最高达12.3%;蚕农出售毛脚茧(未化蛹),采伤嫩蛹,不同程度地造成内茧污染;茧层率分别为:南宁蚕区(21.59%)〉来宾蚕区(19.04%)〉柳州蚕区(18.37%)〉河池蚕区(17.47%)。干茧质量为:南宁蚕农1(4A3370I)〉来宾蚕农1(4A3251III)〉南宁蚕农2(4A3153II)〉柳州蚕农1(4A3044II)〉河池蚕农1(4A2954II)。【结论】鲜茧质量除受蚕品种特性、桑叶质量、气候条件影响外,饲养技术及上簇管理对其影响也较大;而干茧质量除受鲜茧质量影响外,还受烘干设备性能及烘干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6.
干旱胁迫对附子各营养器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干旱胁迫处理株高20cm的盆栽附子60d,测定地上茎叶和地下根及根茎各生长指标以及生物量。结果显示,经2个月的胁迫处理,附子植株叶片数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主根直径和根冠比之间差异显著。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根冠比为3.146,主根直径也达最大值1.881cm,达到最佳生长状态。因此,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附子的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从2015年开始,对在南宁饲养成绩表现较好柞蚕103和104品种进行低温以解除春茧滞育,进行一化二放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相同温度下,处理时间越长,解除滞育率越高。103品种滞育解除率随低温处理的温度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即在2.0℃、5.5℃、8.0℃这3个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则解除滞育率越高。相反,104品种表现为在2.0℃和5.5℃低温处理下,分别均处理51d、60d,在处理时间相同时,滞育解除率在5.5℃反而比2.0℃低。从制种和茧质成绩看,103、104品种均表现为单蛾产卵量多,遗腹卵少,孵化率均在90%以上,全茧量在9.0g以上,茧层率都在10.0%以上,表现较好(104品种雌性除外,其茧层率未达到10.0%)。本文的试验结果为柞蚕低温解除滞育提供了参考,为今后在南宁地区示范、推广、普及秋柞蚕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4个一化性柞蚕品种,在南宁放养,并对这14个品种的龄期经过、各龄起蚕重量、茧质成绩、制种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饲养柞蚕具有龄期短(全龄经过约34-40d)、茧大蛹重(全茧量高于8.50g)的优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茧保护后制种成绩差,留种困难。  相似文献   
29.
三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三都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蔬菜在经济作物中占的比重逐年加大,蔬菜产业雏形初步形成。种植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良好的开端。开工建设的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大大缩短我县与“泛珠三角”之间的距离,给我县的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0.
为深入了解大果木莲的研究现状、重点领域和热点信息,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大果木莲相关的29篇目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软件的大数据可视化功能,首次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剖析。结果显示:(1)大果木莲领域的研究发展呈现出发文量整体较少且持续中断的状况,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以推动其领域的持续发展。(2)在大果木莲研究中,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研究机构之间联系较为松散,研究发展较为缓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3)聚类知识图谱分析表明生理特性、遗传多样性、繁育和栽培技术、生态适应性和濒危机制与保护5个方面的研究是大果木莲的重点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生理特性、繁育和栽培技术、濒危机制与保护3个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为后续科研学者提供了关于拓展大果木莲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亦为促进大果木莲这一珍贵树种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