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1篇
  27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多孔型阳极氧化铝模板中成功制备出Co基磁性纳米线,包括Co纳米线、Cu纳米线和Co/Cu一维纳米多层膜,并对其微观形貌、成分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Co~(2+)和Cu~(2+)分别沉积和共同沉积对其晶体结构的影响,提出Co与Cu~(2+)的交换反应导致形成Co/Cu原子混合层,从而影响Co/Cu一维纳米多层膜的结晶情况和Co/Cu一维纳米多层膜的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32.
室内恒温条件下稻田土壤中菌渣的分解过程及CO2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可作为有机肥再利用。本文通过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不同比例的菌渣和稻田土壤混合物[不施用菌渣(TS),土壤与菌渣质量比为10∶1(SM1)、5∶1(SM2)和2∶1(SM3),全部菌渣(TM)],研究不同处理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探讨菌渣在稻田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并分析CO_2释放特征,为菌渣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时间,添加不同比例菌渣处理有机碳和氮含量均比TS处理高,其中TM处理的有机碳和全氮分别比TS处理提高了10.7倍和11.0倍。有机碳、氮含量的提高量主要依赖于菌渣的添加量。总体来说,各处理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由于碳氮的分解,有机碳、氮均有下降趋势;在35 d后TM处理有机碳氮下降较快。添加菌渣越多,有机碳残留率也越大。在培养63 d后,菌渣有机碳(YC)和氮(YN)的分解残留率与菌渣添加量(X)的关系式分别为:YC=71.26X-0.607 5,r2=1.000 0**和YN=74.039X-0.413 3,r2=0.999 9**。各处理土壤CO_2释放速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然后趋于稳定趋势。菌渣用量越高,CO_2释放速率越高,各处理在不同培养时间CO_2释放速率均表现为TMSM3SM2SM1TS。在第7 d时各处理CO_2释放速率最高,在第14 d时渐渐处于平稳下降状态,培养35 d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强度很小,大部分有机碳被固定在土壤中,其中TM处理有机碳矿化强度最小。总之,还田菌渣越多,土壤中被固定的碳越多。  相似文献   
233.
干湿交替灌溉对富硒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富硒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轻干湿交替、重干湿交替、正常管理和淹水状态下的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以轻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比淹水处理高22.17%,二者差异显著。所有处理水稻不同部位的含硒量均表现为根(0.411~0.695mg/kg)茎(0.214~0.378mg/kg)叶(0.187~0.327mg/kg)谷壳(0.156~0.235mg/kg)籽粒(0.132~0.185mg/kg)。籽粒含硒量和土壤可溶态硒含量以重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淹水处理最低,其中二者含硒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土壤有效硒含量与水稻根、茎叶、谷壳和籽粒中硒含量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939**,0.896**,0.793**,0.723*)。水稻根的硒吸收系数也以重干湿交替处理最高(0.438),淹水处理最低(0.259),表明干湿交替提高了水稻硒吸收能力。综合分析得出,干湿交替灌溉不但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提高稻米硒含量,且比正常管理节约用水,整体表现以轻干湿交替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234.
黄东风  翁伯琦  熊德中  罗涛  应朝阳 《草业学报》2008,17(1):8-14,F000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红壤中硼元素胁迫(缺乏或过量)对圆叶决明植株硼含量、生物产量、植株叶片的形态结构和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硼肥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1,3,5和7 mg B/kg土)均能明显提高圆叶决明植株硼含量和植株干重,增幅分别为87.33%~549.33%和48.6%~86.2%,其中以3 mg B/kg土处理的植株干物质重最高,为2.57 g/株,增加率为86.2%;当施用5 mg B/kg土时,圆叶决明植株的硼含量为79.981 mg/kg,并开始出现硼中毒症状,7 mg B/kg土处理的圆叶决明硼中毒症状更为明显;圆叶决明硼胁迫(缺乏或过量)时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减少,叶绿体与细胞壁的结合松散,基质片层的重叠较少,柱状基粒的数量很少或没有;硼缺乏胁迫时,对叶绿体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叶绿体双层膜结构和基粒片层的垛叠,以及促进脂质片层的溶解;而硼过量胁迫时,对叶绿体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基粒和促进脂质片层的溶解,而对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山地红壤区圆叶决明施用硼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1.5,3.0,4.5 kg B/hm2)处理均能增加圆叶决明植株的硼含量和生物产量,增幅分别为13.0%~32.4%和7.2%~34.2%。  相似文献   
235.
236.
以M9-T337矮化自根砧、八棱海棠(乔砧)和八棱海棠上嫁接M9-T337(矮化中间砧)分别嫁接“烟富8号”苹果为材料,调查对比不同种植模式对苹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烟富8号”树体长势、早果丰产性影响差异显著,变异系数9.13%~94.12%。矮化自根砧嫁接“烟富8号”显著提高中短枝比例,显著降低2年生树体冠幅,显著提高2年生、3年生的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矮化中间砧嫁接“烟富8号”显著降低树体主枝数、总枝量及短枝比例;乔砧提高了长枝比例,显著降低2年生、3年生的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不同种植模式对“烟富8号”果实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矮化自根砧在控制果树长势、促进早果丰产方面综合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