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人鼻咽组织移植于20只裸小鼠,分三组再分别多次以EBV(7头)、EBV+TPA(5头)或生理盐水(对照8头)皮下注射,诱癌后处死,将移植物作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并同时提取DNA为模板,以EB病毒BamHIW片段特异性引物作PCR检测EB病毒。结果显示:EBV组与EBV+TPA组中,7只可见鼻咽组织移植物发生癌前或癌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各1只),而对照组均未见上述改变,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0.01<P<0.05);无形态变化的受试动物中IB病毒阳性2只,阴性11只;有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动物中,阳性5只,阴性2只,两组差别有显著性(0.01<P<0.05),提示观察到的病变与EH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EBVTK的重组克隆体系。方法:以pUC8X为模板,5'-CTGAATTCATG—GCTGGATTTCC-3’及5’CAACTGCAGCCTAGTCCCGATT-3’为引物,用PCR技术扩增出EBVtk基因的DNA片段。EcoR I/Pst I双酶切PCR产物和载体pBV220,T4连接酶使目的基因tk定向克隆至选定质粒pBV220中。结果:重组质粒pBV220-tk经EcoR I/Pst I双酶切后得两条电泳带分别位于1.8kb、3.6kb处;以pBV220-tk为模板,两引物同上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带于1.8kb处。结论:目的基因tk已定向克隆至质粒pBV220中。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人胚鼻咽上皮(HENE)被EB病毒(EBV)感染后,c-myc和p53表达的变化,以探讨EBV和这些癌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胚鼻咽上皮用EBV或EBV加TPA感染(简称E和ET组)分别用抗体补体免疫法(ACIF)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EBV核抗原(EBNA)及癌基因c-myc和p53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10例人胚鼻咽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5.
主 编: 梁念慈 副 主 编: 龙 尧(常务) 朱家勇 周克元 编 委: (排名不分先后) 莫丽儿 吴志华 李永全 周 磊 吕端远 刘 锋 孙 宏 王伯章 刘锡仪 王惠英 梁念慈 傅志刚 凌光鑫 周克元 陈 群 汤少明 朱家勇 罗少军 唐慰萍 王宗锐 孙 宁 周光纪 吴 铁 陈小毅 赖琴英 龙 尧 陈孝文 麦铁江 唐德 李英勇 林木生 郑德元 张光休 韩清韶 刘维藩 邢永前 李青南 刘国勋 孙显斌 莫振兆 陈铭珍 夏小明 李普云 阎亦农 樊翌明 本期执行编辑:邓丽琼 本期技术编辑、责任校对:陈庆山 相似文献
36.
《疾病学基础》是以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为主干 ,涉及病原学、免疫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内容的课程 ,是医学信息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了解本院医学信息专业对此新开设课程的反馈信息 ,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设计了教学调查表 ,在 1999级医学信息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9级医学信息专业大专班学生 ,共 41人。1.2 方法 在完成《疾病学基础》课后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对《疾病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学习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在鼻咽粘膜慢性炎、鼻咽癌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与EBV-LMP1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30例鼻咽癌和30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LMP1、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LMP1、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在鼻咽粘膜慢性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30)、10.0%(3/30)、10.0%(3/30)和3.3%(1/30);在鼻咽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19/30)、73.3%(22/30)、50.0%(15/30)和36.7(11/30),与鼻咽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21/30)、80.0%(24/30)、76.7%(23/30)和43.3%(13/30),与鼻咽粘膜慢性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鼻咽癌相比较均有所增高,但仅CyclinB1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咽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LMP1与P34cdc2和CyclinB1的表达均有显著相关性(分别P<0.01,P<0.05).结论鼻咽癌中存在P34cdc2、CyclinB1和Survivin蛋白过表达,LMP1与P34cdc2和CyclinB1可能协同致病. 相似文献
38.
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已感染 ER 病毒的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再次用 EB 病毒剌激后,可出现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的杀伤作用,表现为转化细胞团的退变。本文观察 VCA-IgA 阴性和阳性正常人各11例和20例,以及 VCA-IgA阳性鼻咽癌病人11例(分别称为阴性组、阳性组和 NPC 组)的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免疫反应转化,所有受试标本都出现了淋巴细胞转化,出现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是5.91、8.10和4.73d,转化孔分别是90.74%、93.4%和97.17%;而出现大部分退变的例数分别为2/11、20/20和4/11,孔数分别为16/95(16.84%)、172/177(97.18%)和44/98(44.90%);出现退变的平均时间三组分别为18.25、18.30和26.67d,大部分退变出现的平均时间阳性组和 NPC 组分别为19.05和28.25d(阴性组2例,分别为25和30d)。NPC 组和各组的差别显著。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这种 EB 病毒特异性 T 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