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及菌源传播路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四川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sp.tritici Eriks的菌源地和常发区,近10年秋苗病害始见期提前、流行期加长、危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全省132个小麦主产县(市、区)1987-2006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域可划分为川西北越夏区、川西南越夏及冬繁区、盆地冬繁区和川东南春季流行区.GIS软件分析发现病菌孢子在四川盆地内的传播路径为沿岷江、涪江、沱江和嘉陵江等4条河流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12.
蚯蚓粪对油菜根肿病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在四川青神县进行了蚯蚓粪控制油菜根肿病试验。结果表明:蚯蚓粪作为底肥施用能有效控制油菜根肿病的发生与为害,防效达56.3%~61.4%,并能降低土壤酸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产优势明显,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蒋凡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4):27-28
水稻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左右,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造成粮食实际损失10万t左右.随着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螟药剂在四川省多年大面积使用,水稻二化螟对其产生极高抗性.二化螟危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四川省水稻螟虫优势种群.近几年田间实践表明,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667m2 30 mL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25~30 d,但其防治成本较高,农民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14.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与波长,引诱害虫扑灯,并通过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实用工具.佳多频振灯在大面积上防冶棉花、水稻、林木等多种害虫取得了显著效果,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我省一些地方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农作物害虫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验证其防治害虫的效果,探索合理的使用技术,我们于2004年5月至10月在全省蔬菜、桃树、柑桔等园区进行了频振灯应用效果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害虫, 2004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为 1706万亩( 1亩 =1/15公顷,下同),其中玉米螟发生面积达 5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 31.65%.一些地方大面积平均被害株率为 10%~ 20%,个别田块高达 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农户收入. 2003年广元市植保站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了"生物导弹 "防治玉米螟的生防新技术,通过在该市剑阁、苍溪等地试验表明,防效较好,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因此, 2004年四川省植保站在中江、简阳等 12个玉米主产县(市、区)应用该技术进行了防治玉米螟示范推广,以丰富玉米 IPM技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梁帝允,罗林明,包文新,陈玉托,张求东一、水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项目开展情况1.项目开展的程序和形式印度尼西亚是FAO水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小麦品种抗条锈现状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四川连年大发生。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大面积生产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分析本省小麦品种抗锈性现状,是新审定品种区试抗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新品种一经大面积推广后抗锈性衰退现象十分严重。目前本省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包括提高品种审定时的抗锈性指标,实行老品种"退役"制,加大品种更换的力度和合理品种布局,以及建立科学的抗锈性评价体系等。但要进一步提高本省小麦品种的整体抗锈性水平以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为害,还需要加强品种抗源及其抗性遗传背景的研究,加强学科间协作和对外交流,加大良种补贴面等。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西藏飞蝗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作者通过试验测定了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各种虫态的过冷却点、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该虫初产卵的过冷却点为-24.4℃,孵化前为-20.7℃,是耐寒性最强的虫态,1~5龄蝻、雌、雄成虫过冷却点分别为-9.28、-8.51、-7.18、-6.64、-8.07、-7.86、-7.96℃。卵、1~5龄蝻、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17、15.84、16.64、16.80、16.35、15.00、14.61℃,有效积温分别为179.14、67.53、61.07、62.09、71.16、91.20、787.78日度,卵到蝗蝻的有效积温为540.2日度。统计气象资料表明,夏季高温不是西藏飞蝗限制因素,甘孜州石渠、色达、理塘的冬季低温影响西藏飞蝗的安全越冬,在甘孜州其他县可以越冬,并可发生1代。作者在乡城县观测圃饲养西藏飞蝗能成功越冬,年发生1代,其发育进度与有效积温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根据四川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在多点试验、示范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性诱剂诱杀、应用生物制剂白僵菌、Bt等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并对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和不同技术集成模式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再生稻"又称"抱生谷",近年来在我省川南、川东等地大面积推广,一般亩产均可达到100kg以上,高产田块超过200kg."再生稻"病虫是制约其高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2008年四川省"再生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再生稻"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