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SSR和ISSR标记分析栽培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研究利用24对SSR引物和36个ISSR引物,分析33份来源于亚洲10个国家的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别获得93条和181条多态性片段,每个SSR座位可检测3~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23个;每个ISSR引物可检测3~8个多态性位点,平均为5.03个。根据SSR和ISSR标记计算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294~0.884之间和0.595~0.867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利用两种标记所得的聚类结果基本上一致,与品种所处的3种气候类型变化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SSR和ISSR标记是研究水稻种质资源分类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广8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不育系,具有广东丝苗型稻米品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好、配合力强和综合农艺性状优等特性。截止到2021年,以广8A为母本组配的系列杂交组合已有39个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品种审定,尤其是广8优165、广8优169、广8优2168和广8优金占均较好地达到了品质、产量、抗病的协调统一;同时,这4个品种在生育期上互补性强,满足了广东省各个稻作区对早、晚稻的种植需求。它们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广东省杂交水稻品种结构,为广东省杂交水稻的优质化更新换代作出了较大贡献。2013年以来,这4个广8优系列优质杂交稻品种多次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区试对照品种。2019年,“丝苗型优质杂交稻广8优系列组合推广应用”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华南地区曾普遍使用的抗瘟性水稻材料外选35和广东最早的优质食味好的品种七丝占为亲本材料,建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暨农业部水稻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分离的广东稻区稻瘟菌ZC-13和ZC-15两个小种进行单小种接种鉴定抗瘟性,利用QTLmapper 2.0进行抗瘟性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个QTL,均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RM117-RM179区间。对由外选35育成的7个抗性品种进行检测分析,所选的品种该区段均来源于外选35,初步验证该区段可能含抗稻瘟病位点。  相似文献   
14.
隆两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丰产性好、抗稻瘟病、耐逆性较好等特点。202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介绍了隆两优30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广8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和四川金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后期转色顺、熟相好、丰产性好、谷粒细长、米质优、饭味佳,2019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在广东粤北和中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单粒活体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FOSS Tecator公司的Infratec 1255型带单粒定标器的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222粒单粒稻谷进行扫描并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的参比数据。借助于功能强大的近红外定标器软件(WinISI),采用多种计量数学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定标曲线的开发和比较,优化得到了单粒水稻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标方程。其定标标准偏差(SEC)、交叉检验标准误差(SECV)、检验工作标准误差(SEP)和定标相关系数(RSQ)分别为2.828、3.088、2.792、0.848。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种利用PCR快速检测水稻蜡质基因第一内含子剪接供体+1位碱基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一批广东籼稻材料。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广泛用于育种筛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套研究水稻抗瘟性材料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华南地区曾普遍使用的抗瘟性水稻材料外选 35、目前广东省水稻生产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具有水平抗瘟性和高收获指数特点的水稻品种粤香占和广东最早的优质食味好的品种七丝占为亲本材料 ,通过杂交后代单粒传递方法和DNA杂交方法 ,创造了一套对抗瘟性基因及抗性机理和优质等农艺性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材料体系 ,分别为重组自交系群体 (recombinationinbredline ,RIL)、扩展重组自交系群体 (expendrecombinationinbredline ,ERIL)和突变体重组自交系群体 (transfered mutantrecombinationinbredline,TRIL)。在RIL群体中 ,鉴定出该材料体系中对鉴定稻瘟病菌株的各种抗性基因组合材料 ,为“基因对基因学说”提供了直接的材料证据。用同一对照和同样方法 ,在ERIL群体中 ,肯定了表现水平抗性的粤香占具有多个主效抗性基因和多个微效抗性基因 ,为水平抗性的多基因控制提供了初步证据。还创造出了一套可用于研究水平抗性的稳定材料群体。用野生稻外源DNA电激导入方法获得粤香占水平抗性突变为垂直抗性的突变株 ,并从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 (SSLP)方面 ,证明了突变体群体的变异情况。这些研究和材料体系为抗瘟性机理研究、基因克隆、抗性基因尤其是水平抗性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
泰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优至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泰丰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后期转色顺畅和米质优等特点,2019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粤香占在9 000 kg/hm2的条件下收获指数达到0.6以上,比普通品种提高约0.1.以粤香占为材料、七丝占(收获指数为0.4)为对照进行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获得高收获指数不是仅靠增加单株产量,而要在增加单株产量的同时适当增加抽穗前植株高度使茎叶重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使始穗期后物质运输主要贡献在穗部,而非茎长增量;收获指数遗传力极低,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各收获指数有关性状间关系十分复杂,茎长增量、始穗株高和成熟株高也许可作为间接影响收获指数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