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16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玉林市、大新县、那坡县、东兴市、靖西市和百色市)猪群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和毒力水平,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到的201株(经鉴定猪链球菌2&1/2型24株,猪链球菌7型2株,猪链球菌9型15株,一共41株)猪链球菌的毒力基因orf2、sly、ef和mrp,并通过斑马鱼模型筛选毒力较强的菌株,测定菌株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从广西部分地区分离的201株猪链球菌的4种毒力基因携带率从高到低依次为orf2(85.6%,172/201)>sly(55.2%,111/201)>ef(33.8%,68/201)>mrp(26.4%,53/201);6个市县主要流行的毒力基因不同,玉林市、大新县、那坡县、东兴市、靖西市和百色市分离的猪链球菌携带最多的毒力基因分别为orf2(100%)、orf2(89.2%)、orf2(91.5%)、ef(44.4%)、orf2(86.7%)、orf2(40.0%);经鉴定分型的41株猪链球菌中,有7株(17.1%,7/41)同时携...  相似文献   
22.
新城疫疫苗接种孔雀后抗体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孔雀使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的效果,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15、30、60、90 d采血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对孔雀体内的抗新城疫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孔雀接种新城疫疫苗后15 d平均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并可持续到免疫接种后30 d,免疫接种后90 d,抗体平均滴度已经和免疫前的抗体水平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狂犬病病毒(RV)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广西不同地区的22个RV分离株的L基因3'端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与国内外发表的RV街毒、固定毒株及类RV株相应部分的多态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22个广西RV野毒分离株属于基因I型,可分为3个群即I群、Ⅱ群和Ⅲ群.其中13株属于I群,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6.9%~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2%~100.0%;8株属于Ⅱ群,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5%~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0%.仅1株属于Ⅲ群.22个RV分离株与RV固定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9.5%~86.9%和85.8%~96.5%,与类RV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65.7%~70.3%和70.4%~76.5%.  相似文献   
24.
猪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ACI-ELISA检测猪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猪瘟石门毒(CSFV-Shimen)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方法制作,最终获得4株McAb,分别命名为AC9、CF8、DG5和EC9,4株McAb与基因工程CSFV E2蛋白反应结果表明:AC9、CF8和EC9是抗CS-FV E2蛋白的McAb.用AC9和CF8McAb对CSFV进行抗原捕获间接ELJSA试验(ACI-ELISA),通过一元McAb和二元McAb CAI-ELISA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AC9与CF8两种McAb有协同作用,其捕获CSFV的能力比一元McAb显著提高.方阵试验结果表明:McAb和血清多抗(PcAb)的最佳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400和1:200.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本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最后用ACI-ELISA与PCR对30份病料的检测结果比较,表明ACI-ELISA与PCR检测结果相符.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所获得AC9和CF8可用作猪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是检测CSF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测定广西流行狂犬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全序列,了解广西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和遗传变异规律,为制定广西狂犬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0月,从广西14个市采集1569份动物脑组织,经RT-PCR检测及小白鼠脑内接种试验分离狂犬病毒,然后对狂犬病毒G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从广西各地共分离获得26株狂犬病毒野毒株,其中犬23份,牛、猪、猫各1份.狂犬病毒G基因核苷酸全长2067 bp,开放阅读框1575bp,编码524个氨基酸.根据G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可将广西流行的狂犬病毒株分成3个群,Ⅰ群15株,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7.7%~99.9%; Ⅱ群10株,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8.0%~99.9%; Ⅲ群只有1株.通过氨基酸变异分析,了解了26株野毒株G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突变位点.[结论]广西存在3个群的狂犬病毒野毒株,且以Ⅰ群和Ⅱ群流行为主,3个群的氨基酸变异均呈现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6.
广西狂犬病野毒株N和G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广西南宁、隆安和巴马分离到三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分别编号为GXN119、GXLA和GXBM。对三株的N基因和GXN119、GXBM株的G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将测序所得结果和收集到的国内外已发表毒株相应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和推定氨基酸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三株野毒之间N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1%(GXN119/GXBM)、89.7%(GXN119/GXLA)和89.4%(GXLA/GXBM),G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7%(GXN119/GXBM)。比较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GXN119/GXBM)、97.8%(GXN119/GXLA)和99.1%(GXLA/GXBM),表明N基因同义变异较多。将两株野毒株GXN119、GXBM与人用疫苗3aG株和兽用疫苗ERA株的G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介于82.7%~84.0%之间,推定氨基酸同源性在88.0%~91.6%之间。N蛋白的第40位Ser和106位Asp显示了广西狂犬病流行病学的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7.
应用建立的Nested PCR特异地检出狂犬病病毒株CVC、HEP-Flury、ERA、RC-HL、1008、Komatsug-awa的RNA,但对类狂犬病病毒Lagos bat、Duvenhage、Mokola及水泡性口膜炎病毒、轮状病毒、犬瘟热病毒均为阴性。该法敏感性很高,能检出3 TCID50或0.8pg的狂犬病病毒RNA。用该法测定了小鼠脑内感染CVS株后的病毒增殖和移行动态,对感染小鼠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病毒RNA检测,结果发现小鼠脑内感染CVS 5 d以后在其心、肝、脾、肺等内脏器官均检出了病毒RNA。  相似文献   
28.
为填补国内外水禽源痘病毒培养特性和理化特性研究方面的空白,对国内检测并鉴定的鹅源禽痘病毒,用鸡胚进行分离培养和病毒理化特性研究。将鹅皮肤痘疹样本研磨后,接种SPF鸡胚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病理检查和PCR检测证实,病毒可在鸡胚中增殖,且经连续5轮传代后,鸡胚病变及病毒滴度趋于稳定。鸡胚中可以观察到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及白色痘斑等禽痘特征性病变。对采集病变的绒毛尿囊膜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病毒包涵体和典型禽痘病毒粒子。利用建立的鸡胚培养体系,对该病毒理化特性进行鉴定,发现病毒对热(55℃)、酸(pH3)、碱(pH11)、胰蛋白酶、乙醚和氯仿敏感。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鹅源禽痘病毒鸡胚培养体系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定,从而为系统开展该病毒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9.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 aspase)是与细胞凋亡有关的一类蛋白酶,其中C 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最终执行者。为了进一步研究C aspase-3的生物学功能,从PK-15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C aspase-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C aspase-3基因与G enB ank上登录的猪C aspase-3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8.6%,与人和鼠的C aspase-3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6%、83.5%和87.8%、86.7%,而且猪、人、鼠的C aspase-3上的催化和剪切位点都极为保守。  相似文献   
30.
广西一些养殖场频繁发生以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等为特征的流行性传染病,怀疑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所致.利用针对PRRSV的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1和P2,通过RT-PCR技术对分别从广西贵港市(GXGG)和南宁市(GXNN)收集到的可疑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两份为阳性.合成针对M基因的引物M1和M2,分别扩增了GXGG和GXNN两株PRRSV的M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得到长582个核苷酸的目的基因片段.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的两个广西毒株与国内外已发表的ATCC VR-2332、LV和CH-la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GXGG与ATCC VR-2332、LV、CH-l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6%、69.5%、97.7%;GXNN与ATCC VR-2332、LV、CH-la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4.9%、69.5%、97.3%.对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GXGG与ATCC VR-2332、LV、CH-la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80.5%、97.7%;GXNN与ATCC VR-2332、LV、CH-la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79.9%、97.1%.说明广西流行毒株与ATCC VR-2332和CH-la的同源性很高,而与LV毒株的同源性很低.从本研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广西流行的PRRSV与ATCC VR-2332株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