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BJ-299、Tx622B、W456、忻粱52和Roma 5个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品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筛选SSR分子标记引物.设计不同的退火温度和扩增程序,对25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和反应程序的优化.结果表明,250对SSR引物中有223对引物扩增成功,大部分引物的退火温度为55~57℃,共筛选出125对在耐盐碱品种BJ-299与盐碱敏感品种Tx622B间表现出多态性的SSR引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不同类型的11份高粱品种(系、组合)作为供试材料,测定高粱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4个生育时期的旗叶以下7片叶的光合生理指标,分析其与穗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孔导度与穗质量相关程度最高,且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发现,乳熟期为高粱光合速率测定的最佳生育时期,乳熟期旗叶以下第2片叶的气孔导度与穗质量的相关最为密切,由此确定旗叶以下第2片叶为光合速率测定的最佳叶位叶片,建立了单叶气孔导度与穗质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的蓝莓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外植体的准备、培养基的选择、增殖及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的移栽驯化等。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茎秆主要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 通过配置三个正反交组合,研究饲用高粱茎秆的糖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等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糖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其F1代杂种优势不明显且与双亲存在显著正相关;糖锤度、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4.5%、61.8%、64.4%。三个性状均表现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甜高粱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8个甜高粱品种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和鲜质量对饲用品质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分蘖数和茎粗,节数的直接作用最小.饲用品质性状间也存在相关关系:锤度与粗纤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 9,与粗蛋白和蜡粉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 5和-0.632 2;粗蛋白与粗纤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3 7.因此,在甜高粱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饲用品质性状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罗峰 《中国稻米》1997,(2):36-37
湖南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410万公顷左右,“八五”期间,稻谷年均总产量247.5亿公斤,占湖南同期粮食总产量的92%,年均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要进一步发展稻谷生产,充分发挥湖南农业的这一优势,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以外,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水稻引种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81~1995年,湖南从外省、外国共计引进水稻优良新品种(品系)2400多个。这些优良新品种(品系),通过试验、试种,有的直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有的适当改造以后用于生产,有的作为育种材料被间接利用,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高粱的遗传转化已由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而高粱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论述了近年来高粱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高梁理想株型研究:Ⅰ高梁理想株型的人工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两个不同基因型高梁分别进行人工改型,以求最佳株型结构。结果表明,改型的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两品种产量最高的株结构分别比对照增产31.85%和58.79%.其高产株型结构特征是上部1~4片叶紧养伤上冲,或上部1~6睛直立上冲,而下部叶片披散。同产株型在千粒质量、粒梗比、穗粒质量、经济系数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粒用高粱F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