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对抗稻瘟病品种特特普、窄叶青8号、珍龙13、金围矮和感病品种朝六早,朝阳1号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多一条酶带。这条酶带可以通过抗,感品种之间杂交遗传后代。用稻瘟病菌株75-49和0209-1接种鉴定特特普,窄叶青8号、温选10号、红410、金围矮与朝六早、朝阳1号及其F1、F_2代,结果证实:特特普和窄叶青8号由二对显性基因控制抗病性,温选10号和红410由单显性基因控制,金围矮由二对隐性基因控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结果与通过人工接种鉴定亲本和后代抗性遗传结果是一致的。这些结果指出,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可用于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和抗瘟性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22.
湖南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性及生物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湖南省12个县、市采集分离烟草青枯病菌菌株56个.根据其致病性测定结果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分别占46.4%,16.1%和37.5%.大多数调查地点强、弱致病类群并存.对其中51个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测定,根据其对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甘露醇、山梨醇、卫茅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判定其生物型分别属于生物型Ⅲ,Ⅲ-1,Ⅲ-2,Ⅲ-3,Ⅲ-4.  相似文献   
123.
烟草内生细菌B-001菌株5 L发酵罐最佳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内生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001菌株在田间连续4年防治烟草青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提高发酵水平,节省发酵成本,使其能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通过正交优化试验L_9(3~4)确定其5 L发酵罐装液量为3 L,最佳发酵条件:通气量100 L/h,转速220 r/min,温度30℃,起始pH8.0,发酵时间60 h.  相似文献   
124.
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稗草病原菌互格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和尖角突脐孢菌在实验室人工智能气候箱防御性接种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原丰早,预接种后1、2、3、5和7 d分别挑战接种强致病力的稻瘟病菌“中A1”和“中B1”小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稗草病原菌防御接种后,稻瘟病病斑数减少,病斑减少率在35.59%~80.00%,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效显著提高,达53.08%~81.56%。稗草病原菌挑战接种后对水稻秧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5.
湖南烟草青枯病菌生理小种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来自湖南各烟区烟草青枯病43个分离菌株选择了10个致病性强的病株,接种到烟草青枯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上,都能侵染烟草、番茄、茄子、马铃薯、花生,表明所测菌株属于1号生理小种,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为Ps714,Ps711,Ps707.Ps729,Ps735.分别分布在桂阳、蓝山、宁远、桑植、芷江等地.  相似文献   
126.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  赵航  罗宽 《核农学报》2004,18(6):423-426,419
用亚硝基胍 (nitrosoguanidine ,NTG)诱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株(HGE) ,获得诱变菌株I2 62 ,其孢子产量比原始菌株 (HGE)提高 5 2 6%。以I2 62 为出发菌株 ,用60 Coγ射线 65 0Gy辐照 5 7min ,有 7 75 %的菌株产孢量高于出发菌株高 ,其中辐照菌株FⅡ12 1、FⅡ116和FⅡ14 0 的产孢量分别比I2 62 提高 5 4 4%、5 1 5 %和 41 7%。化学和物理技术相结合处理稗草生防潜力菌 ,获得的突变菌株产孢量比原始菌株提高 1倍以上。但高产孢突变菌株对稗草的致病性、防效与原始菌株相当。  相似文献   
127.
室内测定了丙草胺分别与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和吡嘧磺隆混用后,一叶一心期稻苗抑制5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和抑制10%株高的使用浓度(IC50),并用共害系数(CHC)对混用组合安全性的联合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混配处理的CHC10均小于12.0,表现出强烈的解毒效应;不同混用处理的CHC50值差异很大,丙草胺与甲磺隆混用的CHC50均小于25.0,解毒效应显著.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配的CHC50为26.1—167.8,丙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的CHC50为52.2—115.5,丙草胺与醚磺隆混用的CHC50为80.0—1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