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生产过程中生物过滤器功能的形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罗国芝 《水产学报》2005,29(4):574-577
生物过滤器对维持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水质稳定起着核心的作用。生物过滤器存使用之前需要对生物膜进行培养、驯化,使生物过滤器有充分的硝化能力。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的建立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淡水需要14~20d海水需要40~80d。在生产中因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氮对饲养对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72.
蒙浩焱  胡鑫  吴霞  谭洪新  罗国芝 《水产学报》2020,44(7):1124-1136
为优化生物絮凝系统碱度调控策略,实验研究了在生物絮凝—罗非鱼养殖系统中牡蛎壳补充碱度的可行性。在系统启动阶段评估了不同牡蛎壳添加量0 g/L(对照组,A组)、0.36 g/L(B组)和0.72 g/L(C组)补充碱度的可行性。结果显示,C组碱度、pH和钙离子水平显著高于A组,但B与C组组间的水质差异不显著,牡蛎壳补充碱度效果明显。在生物絮凝系统启动阶段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两种形态的牡蛎壳[(壳粉,E组)、(壳,F组)]为生物絮凝在罗非鱼养殖系统中补充碱度的效果。各组的水质指标、鱼体酶活免疫性能以及细菌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差异,牡蛎壳及壳粉对罗非鱼生长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可以被应用到生物絮凝养殖系统中,但补充碱度效果不明显。牡蛎壳补充碱度与形态无关。研究表明,在目前实验条件下,牡蛎壳在生物絮凝养殖系统中不能完全替代碳酸氢钠,还需进一步优化相关工艺。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絮团浓度对革胡子鲇零换水养殖效果的影响,在不额外添加有机碳源(只利用饲料中的碳)的革胡子鲇()养殖系统中,设置了平均絮团质量浓度为561.18 mg/L和780.41 mg/L两个处理组,比较了两实验组的水质、菌群结构、鱼生长及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絮团条件下,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和亚硝酸氮(NO2--N)能分别维持1.84 mg/L和1.79 mg/L以下。两处理组间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TAN、NO2--N、氮素利用效率及主要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N)浓度(822.0 mg/L)明显高于低浓度絮团组(623.33 mg/L)。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两组间门水平的菌群组成种类及优势度无显著性差异(<0.05)。两处理组中的革胡子鲇存活率分别达到(91.11±1.53)%和(94.44±2.08)%,饲料系数为(1.41±0.18)和(1.27±0.26),特殊生长率为(2.13±0.04)%/d和(2.19±0.08)%/d,均无显著差异(>0.05)。两实验组饲料氮的利用率分别达到了72.17%和71.34%。综合以上结果认为,仅利用饲料中的碳既能维持革胡子鲇的零换水养殖且能取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两种絮团浓度对革胡子鲇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高浓度絮团组中的硝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4.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5.
温度对宝石鲈生长及血液生化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宝石鲈(Scortum barcoo)初始体质量为(107.52±0.87)g,分别在16℃、22℃和28℃3个水温处理组养殖28 d后对其生长及血液生化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宝石鲈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22℃和28℃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6℃温度处理组,22℃和28℃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温对宝石鲈的日增重(DWG)、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水温对宝石鲈的血液生化免疫指标影响各异,谷丙转氨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下降,甘油三酯、溶菌酶、皮质醇水平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脾脏脏器系数先上升后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水温对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溶菌酶和脾脏脏器系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皮质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比较认为,宝石鲈在水温25~26℃时具有较优的养殖效果,水温升至28℃会对宝石鲈形成慢性胁迫,从而引起皮质醇含量的升高.本研究旨在为宝石鲈人工养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6.
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用水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FT),可以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粪便转化为可被部分养殖对象重新摄食的絮体饵料,而且在絮凝体形成过程中对水体氨氮等物质的去除有明显作用。试验在自建的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分别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絮凝体形成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2.25%、94.04%;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1.53%、97.89%;同时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0.85%、63.19%;对照装置中不接种任何物质,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1.41%、70.56%。分别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方面较好。试验装置中所形成的絮体颗粒直径在0.1~1.0 mm,粒径大小适合作为部分养殖鱼类稚鱼期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77.
78.
在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发酵18 d和5个温度(25、30、35、40、45℃)的条件下,探讨了固体废弃物水解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的效果、VFA的浓度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之间的比例关系、SCOD与总化学需氧量(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TCOD)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时间和温度对固体废弃物的水解发酵均有较大影响,当发酵18 d时,水解发酵产生的VFA在试验的第6 d产酸效果最佳,出现最大值2 609.18 mg/L,从试验的第7 d开始VFA开始逐渐下降,至试验的第18 d降至1 899.72 mg/L,VFA的产量只占SCOD含量的很小一部分。在小于35℃范围内,水解发酵产生VFA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VFA的产量在35℃的条件下获得、为2 609.18 mg/L,当温度达到45℃,水解发酵产生的VFA最大值989.69 mg/L,不同温度下的平均水解率(发酵产物中的SCOD与TCOD的比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79.
硫自养反硝化对含盐水体脱氮及其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闭合循环养殖系统去除硝酸盐为目的,研究了填料床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对含盐水体的NO3--N去除效果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对NO3--N浓度为22.5~368 mg/L的含盐水体具有良好的反硝化性能。(29±1)℃条件下,进水NO3--N负荷0.052~1.088 kg/(m3·d)为最适进水负荷范围,NO3--N去除率大于95%,出水NO2--N浓度小于1 mg/L。进水NO3--N负荷2.171 kg/(m3·d)时,达到最大NO3--N体积负荷去除率,为1.65 kg/(m3·d)。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填料表面生物膜对污染物NO3--N的去除呈半级反应速率关系,反应器单位体积半级动力学常数K1/2v为7.84~ 8.5 mg1/2/(L1/2·h)。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该值的计算结果可以预测出水NO3--N的浓度,预测值与实际值采用统计软件SAS 8.0做方差分析表明,Pr>F值分别为0.9732和 0.884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0.
我国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21世纪世界范围内生存竞争的重要性资源,开展清洁生产和节水产业模式是政府提倡和舆论支持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举措。寻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