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室内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不用药、添加益生菌和零换水条件下,采用300、600、900尾/m33种养殖密度,通过90 d海水养殖试验,探索了密度对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在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BFT900组的DO由8. 21 mg/L降至3. 34 mg/L,p H由8. 24降至6. 75,TAN由0. 08 mg/L升至1. 64 mg/L,NO2--N由0. 10 mg/L升至10. 80 mg/L,NO3--N由0. 54 mg/L升至153. 70 mg/L,上述各组指标差异显著(P 0. 05),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转化成功后,各组水质指标均处于对虾生长合适范围;存活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BFT300、BFT600和BFT900这3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84. 59%±8. 83%、74. 26%±6. 66%和54. 95%±4. 23%,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养殖结束时,对虾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BFT300组的对虾平均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BFT600和BFT900组(P 0. 05);养殖产量BFT600组最高,为(5. 45±0. 48) kg/m3,与BFT9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BFT300组产量[(4. 08±0. 63) kg/m3];饵料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其中BFT300和BFT6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低于BFT900组的饵料系数(1. 82±0. 62,P 0. 05)。据养殖综合效果和生产效益,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可据自身条件,养殖密度可参考300~600尾/m3确定。  相似文献   
42.
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iological degradable polymers,BDPs)为有机碳源进行异养反硝化可以避免多次添加碳源、碳源不足或过量等问题。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已被证明能够作为水产养殖用水异养反硝化的有机碳源。研究了聚己内酯添加量对水产养殖用水硝酸盐氮去除效率的影响。在进水硝酸盐氮(NO_3~--N)负荷为0.1 g/(L·d)条件下,200 m L水体中分别加入5 g、10 g、15 g、20 g、25 g和30 g的PCL颗粒进行反硝化,各组的NO_3~--N去除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出水中溶解有机碳的质量浓度随着PCL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5 g组的PCL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果显示:试验条件下,PCL添加量的增加并不会必然增加NO_3~--N的去除效率,反而会造成出水中溶解有机碳的增加;添加5 g PCL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43.
闭合循环养殖车间HACC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探讨了在闭合循环集约化水产养殖车间建立HACCP管理体系的可能性。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分析,HACCP小组用关键控制点(CCP)判断树的方法,确定了该养殖车间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实践结果表明,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建立HACCP体系是确实可行的,不仅可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饲养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死亡,同时保证了养殖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为闭合循环水产养殖车间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4.
45.
氨氮是养殖水体主要的控制指标,自养硝化过程将水体中的氨氮经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最常见的一种转化途径,也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用的氨氮控制方式。根据国内外关于循环水养殖水体中自养硝化过程的研究报道,结合养殖水体特征,分析了利用固定膜式自养硝化过程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的优势和劣势、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自养硝化效率的因素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自养硝化过程的建立进行重点介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在9个容积为100 L的圆柱形养殖水桶中,用鳗鱼饲料为原料培养絮体,比较了3种盐度调节方式培养盐度为30的生物絮凝系统的启动效率。第一组为盐度直接调节组:试验开始时盐度即调为30;第二组为盐度缓慢调节组:闷曝结束后每日盐度增加5,每3 h增加1度;第三组为淡水驯化组:将培养好的淡水生物絮凝系统,按照盐度缓慢调节组的增加方式增加盐度。启动完成后,监测3个处理组对10 mg/L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盐度调至30时,淡水驯化组和盐度缓慢调节组系统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先于盐度直接调节组降至低水平。培养期间,盐度缓慢调节组和淡水驯化组的絮体沉降性能较盐度直接调节组好。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黄杆菌纲是盐度为30的生物絮凝系统中的优势菌纲,鞘脂杆菌纲是盐度直接调节组系统中的优势菌纲,放线菌纲是淡水驯化组中的优势菌纲。Leptobactrrium和norank_f_Segniliparacea是盐度为30的生物絮凝系统的主要优势菌属。启动完成后3个处理组氨氮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缓慢调节组最有利于海水生物絮凝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47.
使用悬浮式生物反应器(suspendedgrowthreactor,SGRs)研究了生物絮团粒径对絮团的硝化氨氮能力和同化氨氮能力的影响。硝化作用条件下,未分筛组、粒径大于等于50μm的絮团组(≥50μm组)和粒径小于50μm的絮团组(50μm组)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去除速率分别为(1.33±0.01) mg TAN/(g TSS·h)、(1.62±0.04) mg TAN/(g TSS·h)和(1.64±0.06) mg TAN/(g TSS·h);同化作用条件下,三组的TAN去除速率分别为(2.83±0.08) mg TAN/(g TSS·h)、(3.34±0.12) mg TAN/(g TSS·h)和(3.52±0.12) mg TAN/(g TSS·h)。≥50μm组与50μm组的TAN去除速率、亚硝态氮(NO_2~–-N)、硝态氮(NO_3~–-N)和总氮(total nitrogen, TN)的最终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检测了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粗蛋白(crude protein)、总脂肪(crude fat)、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酸(fatty acids)、粗灰分(crude ash)、碳氮比(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C/N)、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VSS)和活性污泥比好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 SOUR)等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絮团粒径对硝化氨氮、同化氨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絮团的营养价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8.
臭氧在水族馆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集约化滋润养殖和水族馆闭路水循环的水处理中,利用臭氧具有高效、快速的氧化能力,使有机物降解,有毒物质分解,微生物得到控制,从而取得水质净化的功效。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对水质改善2的作用机理,臭氧的制作工艺,以及臭氧在赤潮水解毒、防治鱼病、贝类净化等方面的用途。  相似文献   
49.
采用一套有效容积为5L的AS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接种普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的启动进行研究.运行表明:可将反应器启动阶段分为污泥初期适应阶段、污泥表现厌氧氨氧化活性阶段、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增强阶段及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稳定阶段等4个阶段共117 d.反应器稳定后,NH4+-N、NO2--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100%、88%,并获得红褐色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反应后113 d对污泥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初步证明培养出了厌氧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50.
运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氨氮(TAN)浓度和化学需氧量(COD)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活性炭填料床反应器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构建了预测模型。通过方差分析验证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R为99.9%),可以对反应器的硝化效果进行分析和预测。水力停留时间和化学耗氧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反应器硝化效果均具显著影响,在反应器操作运行时必须全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