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可持续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环境及科教的方方面面,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靠育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最佳手段,就提高产量的迫切性、育种在农业中的地位以及作物可持续育种方法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毕节山区玉米育种成果的阐述,反映了毕节山区玉米产业创新的主要优势和条件,揭示了在毕节山区开展玉米产业创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提出了玉米产业创新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要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玉米科研运行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强化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进一步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毕节山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远平  罗仕文 《种子》2012,31(5):117+122
玉米新品种毕单19号是以BSW129作母本、02H58作父本育成的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9339.0kg/hm2,比对照毕玉6号增产12.0%;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6999.0kg/hm2,比对照毕玉6号增产8.2%.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毕单19号果穗筒形,穗长18.1cm,德行数17.8,籽粒黄色,轴白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0g,单穗粒重164.6g,品质好,抗病抗倒伏,出苗至成熟约151d.适宜贵州西部海拔在1000-2000m范围内的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环境及科教的方方面面,随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靠育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最佳手段,就提高产量的迫切性、育种在农业中的地位以及作物可持续育种方法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性状改良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96年-2000年期间我所进行的杂交玉米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并结合有关试验对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性状改良进展及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九五“期间,育成了毕单系列玉米杂交种7个。结果表明,新育成杂交种品种类型增多,适应范围扩大,抗病性明显改善,产量潜力有较大提高。指出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种要在继续关注基本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多种生态类型的选育,并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注意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自330亚群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 0世纪70年代至今,自330亚群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oh4 3、4 46、2 0 0B、3H - 2、黄C等,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京杂6号、77×自330 (七三单交等)、丹玉6号、铁单4号、四单16、桂顶1号、农大10 8等,在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自330亚群与Lan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和其他综合种选亚群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观察实验中玉米新组合穗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遗传基础研究,通过对9个玉米新组合及对照的12个穗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轴重与含水量可能受到相同基因的调节,轴粗具有独立的遗传机制,而其余穗部性状间可能存在一因多效的情况,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B6、B13和B34组合在试验中综合表现最好,ck排在第7位。研究明确了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筛选了穗部表现优良的新组合,为玉米育种中穗部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玉米主要数量性状一般配合力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穗长、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性状一般配合力的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的关键是穗长、行粒数一般配合力的提高;通过提高穗行数,千粒重一般配合力来提高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GGE双标图在玉米品种区域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筛选以及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GGE双标图法分析了7个玉米新品种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分析了5个参试地点的辨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盛农4号’产量最高,‘金发玉201212’产量最低,‘水玉108’最稳定,‘胜境847’最不稳定。就综合而言,‘盛农4号’综合性状最为理想。就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而言,大方县大方镇关井村和威宁县小海镇卯家村的区分能力最好。赫章县古基乡桃园村的代表性最好。综合起来,‘盛农4号’可算作一个既高产又稳产的品种;大方县大方镇关井村和威宁县小海镇卯家村代表性和分辨力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墨白种质在黔西北地区玉米育种应用中成效显著。从墨白1号选育了自交系大19,从墨白94号选育了自交系449和405,由449育成了毕单3号等5个玉米杂交种,由405育成了玉米杂交种毕单4号,由大19育成了玉米杂交种黔西4号;由改良自交系449育成了W260和216,由W260育成了毕单10号,由216育成了毕单13号。对墨白种质的改良主要是对骨干代表自交系449和大19进行改良,并育成了一批新选自交系,较自交系449和大19有了质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