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91篇
  103篇
综合类   663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引大入秦工程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秦王川灌区不同时空下的农田土壤可溶性盐分离子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王川盆地农田土壤八大离子中,阴离子以SO42-浓度最高,CO32-浓度最低,几乎为零,阳离子以Na+浓度最高,K+浓度最低,主要盐分包括Na2SO4、CaSO4、NaHCO3和Ca(HCO3)2等;土壤中不同盐分离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体现了盐分的沉积学特征以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化关系;土壤的盐分含量在各种因素(灌溉、蒸发、降水以及人为耕作等)影响下,是一个时刻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可能会在某一时间点达到某种平衡,但这种平衡会被新的因素的加入而打破。  相似文献   
82.
对1957~2007年建设间黄委会天水站径流场试验小区发展过程作了对比阐述,结合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编制了清水县汤峪沟小流域径流场初步设计,为今后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3.
邱竟  张久绪 《作物学报》1991,17(5):376-380
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在 pH4—6区间显示出棉花质核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在子叶、真叶、茎、花药等部位中共有20种不同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其中有4条为这4种部位所共有。同时,叶片、茎、花药都各有其专一酶带。供试的“三系”在同一部位中均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酶带,相同系间差异较小,表现出它们有着某些基本一致的遗传背  相似文献   
8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变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畜牧业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越来越需要有良好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仍然满足不了畜牧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如何为畜牧兽医生产一线输送既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经验的畜牧兽医实用性人才,是当前畜牧兽医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坡沟系统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的地貌单元,也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植被和梯田作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对于土壤侵蚀控制和生态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量评估林草、梯田对坡面细沟侵蚀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措施协同配置问题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植被和梯田的格局和配置对坡沟系统细沟侵蚀的协同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4种措施:上坡位植被(措施A)、下坡位植被(措施B)、梯田(措施C)、梯田+植被(措施D)对细沟侵蚀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植被覆盖度下,下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较上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减小量更大;2)第1次降雨中,侵蚀率最大值达到3 500 g/min以上,第2次降雨过程中侵蚀率最大值仅为1 100 g/min以上,在各产流时间内第2次降雨侵蚀率均为第1次降雨侵蚀率的1/3~1/2;3)对于各措施下细沟沟长发育率由大到小表现为措施A(6.55 cm/min)、措施C(5.71 cm/min)、措施B(3.60 cm/min)、措施D(2.69 cm/min);4)梯田与植...  相似文献   
86.
行间耕播机弹性可覆土镇压轮性能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提高播种机的播种及镇压性能,解决播种作业中覆土后即时镇压的难题,结合橡胶类材料的变形理论与轮胎力学的研究基础,建立基于种沟沟型的理论模型,并设计出一种具有覆土功能的弹性镇压轮,镇压轮横截面由顶端连通的两个腔室组成,通过镇压轮侧缘与种沟接触产生的挤压力以同时实现覆土和镇压作业。利用ABAQUS软件对镇压轮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考察其覆土及镇压性能,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证实该模型可行有效。通过与双圆盘覆土器和传统橡胶镇压轮的田间对比试验测得,该文所设计的弹性可覆土镇压轮作业后种子平均覆土深度为34 mm,变异系数为15.68%,镇压后种子上方距离地表5 cm的土壤紧实度为33.5 k Pa,变异系数为13.97%,应用双圆盘覆土器和传统橡胶镇压轮作业后种子平均覆土深度为35.3 mm,变异系数为17.51%,镇压后种子上方距离地表5 cm的土壤紧实度为26.5 k Pa,变异系数为15.32%,田间对比试验证实弹性可覆土镇压轮和双圆盘覆土器均可满足玉米播种作业对覆土深度的要求,但弹性可覆土镇压轮对土壤的镇压强度大于传统橡胶镇压轮,同时由覆土深度变异系数和镇压强度变异系数可以看出,弹性可覆土镇压轮在作业过程中的覆土深度稳定性和镇压强度稳定性均优于双圆盘覆土器和传统橡胶镇压轮。  相似文献   
87.
秦安县针对当地山多川少、干旱少雨、人口密度大、人均占地少的特点,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背景下,立足实际,大修水平梯田,涌现出了"梯田+林果业"、"梯田+水窖+日光温室+沼气+养殖"等开发模式,有效地调整了产业结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使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8.
李大婧  卓成龙  江宁  刘春泉 《核农学报》2010,24(6):1219-1225
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苏99-8毛豆仁鲜样和热风干燥毛豆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2种干燥产品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和质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毛豆仁鲜样、热风干燥和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制备的毛豆仁产品中分别检测出32、31、35种风味成分。鲜样中(Z)-3-己烯醇、正己醛、(E)-2-己烯醛、1-辛烯-3酮和1-戊烯-3酮对其风味相对贡献较大。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后毛豆仁醛类化合物明显增多,出现了杂环类、酯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2-庚烯醛、正己醛、正戊醛、1-辛烯-3-醇、2-辛烯醇、1-辛烯-3酮、乙酸异丙烯酯、2,3,5-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二甲基亚砜对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后毛豆仁风味贡献较大,使毛豆具有较浓的豆类清香味和浓厚的焙烤香气,造就了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毛豆仁脆粒的独特风味。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毛豆仁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明显优于热风干燥毛豆仁。  相似文献   
89.
根据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规计发[2007]24号文批复的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天水措河重点支流治理二期项目——天水市水保局罗玉沟改建苗圃初步设计,计划4年(2007--2010年)在原中心苗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节水灌溉、引进繁育名优特新树种,采取现代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技术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终将苗圃改建成适应二期项目要求的、具有一定规模和高科技含量的良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90.
通过有机插层法对蒙脱土、高岭土进行改性,制备成纳米型蒙脱土、高岭土,并利用制备的纳米型高岭土、蒙脱土对溶液中铜的吸附效果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型蒙脱土和高岭土对溶液中的铜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相比而言,蒙脱土比高岭土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参数。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低于120 mg/L时,纳米型蒙脱土、高岭土对铜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9.5%和94.3%,对溶液中铜的去除率随铜离子浓度增加和溶液的pH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