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现代灌水方法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技术是在田间实现合理、有效灌溉的关键,运用先进灌水技术以提高田间灌溉的功能效益是灌溉规划、设计、计划用水和浇水管理的首要问题和重大课题。因此我国已灌溉成面积在今后二十年的续建中。要发展适合各地特定条件下的以灌水技术为中心的田间工程,在新开灌区更有必要把整个灌溉设计首先建立在可以因灌水技术而制宜的田间工程设计的基础上,使田间工程具有可随灌水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更新、改革的弹性,有可以采用多种灌水技术联合运用的灵活性。文章从近二、三十年来国外灌溉发达国家对灌水技术的研究动向、灌水方法分类做了概括论述,并分别介绍喷灌。雾灌、地面灌。作者还提出了自己关于灌水方法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所不可一时或缺的自然资源。对于农业,它是命脉;对于工业,它是前提。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用水量也与日俱增。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需水量超出水源的供水能力时,就将出现水荒。国外实践业已证明,在干旱、半干旱、半湿  相似文献   
13.
长畦灌的水力学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畦灌水流的因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畦灌的入渗量及均匀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在灌水具体过程中,引入畦首的水流,在其特定流速下顺畦行进,流程与历时俱增,有x=v·t关系,可绘出上水过程x—t相关曲线,当畦首断流后,畦面自上游向下游顺畦脱水,可绘出另一条脱过程的x—t关系曲线,对沿程任一点来说,断流时刻与上水时刻之间的时差即是该点在灌水过程中受水历时,也是水流在该点产生入渗的总历时,决定着该点的总入渗量。因此两条关系曲线间的垂直距离,可作为衡量入渗量的一个指标,两曲线是否平行应成为判断沿程入渗是否均匀的依据。在长畦灌的设计和运用中,在满足灌水定额的前提下,要通过对各有关影响因素的相互调整,力求这两条曲线最大程度的平行。  相似文献   
14.
灌溉是连接水利工程和田间管理的农业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是保证植物生长的有效措施之一。到目前为止,灌溉的主要目的还是抗旱,但也发展到抗逆灌溉(防干热风,防霜冻)及结合施肥、喷药、除虫害、刺激落叶等。国外应用灌水技术目前已发展到包括地上灌(喷、滴灌)、地面灌(沟、畦灌)、地下渗灌(沟、管灌)等几种,但没有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水利理论和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渠系的勘测、规划、设计”部分是据《管子·度地》篇的两小段论水之性而写的,误把原文中的论远引近浇的引水之法当作灌区灌溉输水总干的设计之法,误把筑堤防洪中人为陡河曲所形成的水势变化及其对河床所诱发的冲淤之害当成渠道中阻水工程物引起的水势变化,也在标题中误把原文论河、渠的水利理论与水利工程技术当成论渠系的勘测、规划、设计,本文分别为之作出补正。  相似文献   
16.
三、泥沙淤积之害 泥沙淤积之害,古今中外教训很多。古巴比伦文化期内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内灌溉系统的堙废,在自然因素中,固有盐碱侵蚀,也受两河泥沙之害。在兴修近代水利中,埃及的沟渠每年冬季要停水40天以清淤,农民要付出繁重的劳役。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印度河各渠系中,同泥沙作斗争已百多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美国每年耗资  相似文献   
17.
“水层、湿润、晒田三结合”的水稻丰产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采的灌溉经验。解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和灌溉科学技术的发展,稻田灌溉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浅水勤灌”、“先浅后深”及“浅—深—浅”等灌溉技术不断湧现,陈永康同志的“三黄三黑”经验,更体现了稻田水肥的精细管理。特别是在一九五八年农业生产大跃进中,为适应深耕、密植、多肥、防止徒长和倒伏,促进穗多、穗大、粒多、粒饱,而出现了“水层、湿润、晒田三结合”的先  相似文献   
18.
世界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秘书长弗朗姆杰,在其所著,《世界灌溉与排水》一书中,对埃及所用的Faiyum堰给予很高的评价。该堰具有节制、分水、配水、量水、跌水等多种功能,可广泛地用于地形较陡的明渠中,下面简介其结构形式及水力学性能。该堰因用于Faiyum省而得名。该省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南约120公里处的尼罗河西岸,是一低洼盆地,历史上是尼罗河的分洪区,年久淤积为平地。除保留一片蓄洪洼地外,其余已开垦为农地。有耕地36万埃亩(1埃亩合6.3亩),引尼罗河水灌溉。地形跌差60多米,上中段较平缓,坡降1/12000~1/11000;下段则陡达1/180。由于渠道需用跌水甚多,全部采用Faiyum标准堰。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