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4篇
  24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汽车内饰件为研究对象,设计合适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优化模具温度、熔胶温度、注塑时间、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利用Moldflow和正交试验法,通过模拟实验得出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翘曲变形量.通过均值分析和极差分析研究各个工艺参数对翘曲变形量的影响,得到一组较为理想的工艺参数组合,使得翘曲变形量得到优...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品种、6-苄氨基嘌呤、外植体大小及硝酸银对黄瓜直接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直接不定芽数量诱导存在显著差异,但长度诱导无显著差异;6-苄氨基嘌呤对直接不定芽数量和长度的诱导作用显著,其中4.0mg/L为数量诱导适宜浓度,其出芽率和每外植体出芽数达到最高,分别为100.0%和11.1,0.5mg/L为长度诱导适宜浓度,其平均芽长12.0mm;外植体的大小对直接不定芽数量和长度均具显著影响,随着子叶的增大诱导直接不定芽的数量和长度增加,其中单片完整子叶为最适宜大小,其出芽率、每外植体出芽数和平均芽长分别达到100%、6.7和17.1mm;硝酸银也对直接不定芽数量诱导影响显著,其中2.0mg/L为适宜浓度,出芽率和每外植体出芽数分别达到97.2%和4.2,但对芽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主要作物最佳施硫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安徽省土壤有效硫含量分配和丰缺频率研究的基础上,自1993到1998对小麦,大豆,油菜和水稻进行了30个田间小区试验,证明了这几种作物施硫的增产效应,找出最佳施硫水平和施硫与N(P)的最优配施组合30个田间小区试验中,(1)9个小麦,大豆和油菜简单对比试验表明,施硫使产量分别提高15%、14%和17%,产出/投入比(VCR)依次为34、29和8,大多数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增加2~5个百分点;(2)两个大豆和两个油菜的施硫水平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施硫的正效应.两个大豆试验表明,施硫比对照增产4%~15%(每公顷增产113~527 kg),产出/投入比(VCR)6~15.蛋白质含量从对照的40%提高到施硫处理的42%左右,但对含油率未表现多大影响.5个硫水平中,S90表现最好.两个油菜试验结果表明,施硫增产4%~11%,产出/投入比(VCR)2~7,菜籽粗蛋白含量由对照的23.8%提高到施硫的26%左右.从两种作物施硫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在安徽省目前情况下,大豆和油菜的最佳施硫水平为60~90 kg/ha;(3)用"2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的五个点的小区小麦6个N-S水平的交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处理的产量均有提高,单施N或N-S配合的比N0S0的增产2%~48%,所有N-S配合的,绝大多数比N262.5S0的增产1%~19%,增产率低的或表面减产的,因减N节本,实际效益仍然可观.5个试验点绝大部分N-S配施的,每公顷的节本和增产带来的实际增收大约为150~2000元人民币.N-S水平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元二次相关,Y=a+bN+cS+dN2+eS2+fN*S(R2=0.7695*-0.9658**)(n=6),此方程经进一步验证修改,有助于小麦施肥中N、S用量的选择5个试验点F值达1.6707*-33.3185**,在0.05~0.01水平显著.N-S配合施用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2个百分点左右.N-S配合施用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同样表现了积极的经济效益.(4)6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磷酸二氢钙浸提性S(MCP-S)含量分别与1 kg S的净增产量(kg)、增产率(%)和VC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r2=0.2997-0.3923,n=17),曲线示明,土壤MCP-S含量在22 mg/kg以下的土壤情况,作物施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其菇体色泽艳丽,食味清香,肉质爽滑,营养丰富,是集香菇、双孢蘑菇、草菇三者于一身的美味食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其栽培技术简便粗放、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抗逆性强、成本低、产量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CP基因3'端短片段介导的对马铃薯Y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PVYN)CP基因3′端序列短片段的不同结构转基因诱导转基因植物产生RNA介导抗性的有效性。【方法】以PVYN的CP基因cDNA 3′端202 bp片段构建非翻译的正向重复和反向重复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结果】攻毒试验表明前者没有一例转基因植株表现为抗病,而转化反向重复结构的转基因植株82.8%表现近似免疫的高度抗病型,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Northern印迹杂交结果显示反向重复结构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性与RNA的表达量呈现负相关。【结论】抗病性是RNA介导的病毒抗性。3′端短片段诱导产生的转基因抗病株比例比5′端短片段诱导产生的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护坡拦蓄保水措施在不同肥力梯度下对农田土壤含水量及大田玉米产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护坡拦蓄保水措施减少了自然降水地表径流,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影响;与对照区相比,护坡拦蓄保水措施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护坡拦蓄保水措施在不施肥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玉米干粒重,在施肥条件下对玉米千粒重影响不大且只与施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外壳蛋白S10基因的片段和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的片段,将两个片段在pMD18-T Simple Vector上连接起来。获得的S10-CP片段全长为830bp,将其分别以正向和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MCG161,构建了含两种不同病毒来源基因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MCG161-CP10,为进一步转化玉米,探索利用RNAi技术同时防治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方红豆杉在惠州地区引种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在惠州地区引种栽培南方红豆杉,并于2003~2006年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2006年对引种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在惠州地区适应能力较强,6年生平均树高1.26 m,平均地径2.70 cm。根据试验林的生长情况,探讨了在惠州地区引种栽培和扦插繁殖南方红豆杉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粉单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惠州市龙门县的粉单竹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造林方式对粉单竹产量影响显著,在沿岸河滩地或村前屋后,采用埋节育苗造林方式造林,施腐熟粪肥为主,辅以适量复合肥对粉单竹的产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河北、北京、山东泰安和潍坊等地区的萝卜、大白菜、甘蓝、油菜上得到8个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分离物,测定了它们3'-末端cDNA片段的序列。根据衣壳蛋白基因(cp)核苷酸序列可以将这8个分离物与另外2个TuMV分离物分为3组:泰安旧镇大白菜(JZBC)、甘蓝(JZGL)和萝卜(JZLB)分离物为一组;北京(BJILB)、潍坊萝卜分离物(WFLB)与引起萝卜红心病的TuMV分离物(WFLB99)为一组;泰安范镇、河北、潍坊(WFLB04)萝卜和泰安旧镇油菜(JZYC)上的TuMV分离物为一组。农壳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与此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分离物WFLB99与所有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大,形成单独一个分支。有必要对TuMV的变异情况和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