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窦全丽  张仁波 《种子》2012,31(8):56-5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生活力、吸水速率及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蛇藤种子平均大小为0.413 cm×0.220 cm×0.194 cm(长×宽×厚),千粒重约8.269 g;自然条件下产出有活力种子比例为69%左右;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因其较厚、硬的外种皮束缚了种胚的生长,影响其透气性,从而引起种子休眠;破种皮与3 mmol/L的赤霉素同时处理种子可使种子的发芽率达到29.33%,而完整种子同时用赤霉素处理、完整种子不用赤霉素处理、破种皮但不用赤霉素处理3种条件下,均不萌发。种皮机械障碍和胚的生理后熟均是引起南蛇藤种子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在对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莎草科植物历时2年的详细调查和大量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该区内莎草科植物属种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莎草科植物有8属21种;(2)该区莎草科植物以热带分布性质为主;(3)该区莎草科植物优势属表现明显;(4)该区莎草植物无中国特有分布属.  相似文献   
23.
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向华  李凤华  窦全丽  邓坦  何林  张仁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17-22018,22108
在对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菊科植物历时2年的详细调查和大量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该区内菊科植物属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菊科植物有28属37种;该区菊科植物以温带分布性质为主;该区菊科植物区系原始成分与进化成份共存;该区菊科植物优势属不明显,单种属明显;该区菊科植物不具有中国特有分布类群。  相似文献   
24.
葛兵兵  窦全丽  张仁波 《种子》2014,(4):53-55,59
通过科考及资料总结、标本馆查询、标本采集和鉴定等方法,对遵义市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遵义市共有种子植物170科,包含982属3 596种,植物种类丰富;科级区系和属级区系都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本地区含有50种以上的大科占总科数的比例为11.76%,科的数量最少,但包含的植物属数和种数在总属数和总种数中比例均为最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仅包含1种的小属占总属数的比例最大,但所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比例最小,说明属级区系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而属下包含的物种比较单一;中国特有科植物2科:银杏科和杜仲科;中国特有属植物46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  相似文献   
25.
张仁波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92-4593,4620
[目的]分析疏花婆婆纳中的化学成分,为婆婆纳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疏花婆婆纳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疏花婆婆纳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2.827%,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17种,含量相对较高的有各种烷烃、十六烷酸(8.23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865%)、亚麻酸甲酯(2.421%)和肉豆蔻酸(1.067%)等。[结论]婆婆纳属植物中的挥发油可以作为精细化工的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26.
蔗糖转运蛋白(SUTs)在介导蔗糖由源到库器官的长距离运输、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抵抗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白芨蔗糖转运蛋白BsSUT2的序列信息与表达模式,为揭示其蛋白结构及基因功能提供依据。基于白芨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获得白芨Bs SUT2基因CDS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Bs SUT2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并对BsSUT2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sSUT2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BsSUT2基因CDS全长为1 584 bp,编码527个氨基酸。BsSUT2蛋白包含12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BsSUT2蛋白定位于质膜,与铁皮石斛和小兰屿蝴蝶兰SUT2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一致性高,隶属于SUT4亚族。Bs SUT2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转录本在白芨幼苗的假鳞茎中表达量最高。推测BsSUT2基因在白芨生长发育和蔗糖的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白芨BsSUT2基因的序列特征与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阐明Bs SUT2基因在蔗糖运输与分配、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7.
记述了柏箐自然保护区的7种(含种下单位)贵州省新记录种子植物,分别是甘肃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var.kansuensis)、三小叶翠雀花(Delphinium trifoliolatum)、云南小连翘(Hypericum petiolatum subsp.yunnanensis)、华东椴(Tilia japonica)、暗花金挖耳(Carpesium triste)、台湾剪股颖(Agrostis canina var.formosana)和流苏虾脊兰(Calanthe alpine)。  相似文献   
28.
通过2012年7月对柏箐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考察,发现一些该区以前未记录的种子植物,其中新记录 科1科,新记录属16属,新记录种54种(含种下单位).凭证标本保存于遵义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9.
运用花粉萌发、联苯胺一过氧化氢法、花粉一胚珠比、杂交指数和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ides Yang)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卫矛花粉一胚珠比为764~1340,杂交指数等于3,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实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根据套袋实验及实地观察可以推测该物种以风媒传粉为主。其花粉活力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花粉质量可能不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其雌雄性功能具一定的重叠期,提高了同株异花授粉的几率,雌雄性功能表达在时间上的差异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对传粉过程的限制可能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王淑芳  李凤华  窦全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2+14097-14022,14097
[目的]为粘毛黄芩种质保存和工厂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粘毛黄芩无菌苗的幼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启动、丛生芽及生根培养,建立粘毛黄芩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粘毛黄芩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IAA 0.2 mg/L,丛生芽分化率可达94.8%,平均丛生芽倍增数为11.6;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以1/2 MS+IAA 0.5 mg/L最好,生根率高达97.8%。[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粘毛黄芩的快速、高效无性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