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日本蔬菜流通体系的启示——基于对批发市场与农户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日本蔬菜流通体系后的六点启示:① 农产品批发市场由公立经营,避免为了谋取私利使流通环节利益过大;② 生产者与批发商是委托关系,他们在产品价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③ 生产者通过农协与批发市场交涉,避免了单个农户在价格等信息获取上的限制而造成的利益损失;④ 生产者通过委托运输公司将农产品运送到批发市场,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相似文献
82.
利用来自北京2 个蔬菜主产地顺义和大兴的19 个行政村、197 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综合考察了生产者个人特征、家庭投入、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产业化经营条件、知识外溢状况、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对北京市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文化程度、蔬菜大棚率、劳动力投入水平、种植蔬菜资金投入水平、土地资源、产业化经营模式及知识外溢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北京市蔬菜主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3.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以找寻切实有效的农民增收途径十分必要。本文以新疆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新疆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较高比重,且其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同时,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对家庭经营收入有较高影响程度,应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只有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有效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棉花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其主要作用因素,分析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机理和规律,为科学测度棉花市场风险,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及棉花市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我国2000年1月~2017年11月集贸市场棉花(籽棉)月度价格,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棉花市场价格的时序变动特征;运用EGARCH-X-M模型系统,分析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特征及其作用因素。【结果】均值方程中的条件方差项的系数估计值ρ为0.185>0,条件方差方程中,条件方差对数项的系数估计值β为0.860,接近但小于1,杠杆效应项的系数估计值γ为-0.608<0,表明棉价波动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结构变化特征及集簇性、不对称性和负杠杆效应,棉花市场的波动性与价格之间及价格收益率与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预期价格越高,波动风险越大,波动风险越大,价格收益的预期补偿越高。【结论】我国棉花价格政策系列改革及市场环境变化,是造成棉花市场价格波动阶段性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棉花价格形成由市场机制主导时,价格风险管理措施配套完善对于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发生起伏波动,这对玉米生产者如何产生影响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基于福利经济学补偿原则,利用2001—2015我国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运用路径分析法与系统GMM方法,对纳入农民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玉米供给和需求模型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测算玉米价格波动对主产区农民生产、消费及总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变动与农民生产福利呈同方向变动,与农民消费福利呈反方向变动,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主产省农民福利回落明显。农民的玉米生产福利和消费福利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而各产区差异性比较优势会对农民种植积极性产生不同影响。此外,除农业政策等因素外,种植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科技进步对玉米产量的作用并不突出。据此,提出继续加强对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主产区生产配套设施与社会保障服务建设;引导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加工合理布局、研发和推广高新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86.
针对2015年以来我国玉米行业出现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问题,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和灰色系统评估法对我国20个玉米主产区2008—2017年的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并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和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具有稳定的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利润2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2)显著影响省域比较优势的正向因素为农用柴油使用量、耕地灌溉面积和农村教育经费等,负向因素为农用化肥施用量、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第一产业GDP占比等。政府需根据生产比较优势调整布局,科学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高生产和精深加工的匹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乡村数字化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下同),采用熵值法测算了中国农业韧性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调程度,探究了乡村数字化对农业韧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韧性水平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数字化可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业韧性提高;乡村数字化在农业韧性水平低的地区提升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8.
本文旨在分析中美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特点,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和联动性。运用E-GARCH模型、BEKK-GARCH模型和DCC-GARCH模型系统地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对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大豆期货价格联动性较强,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受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大,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受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小,因此中、美期货价格间的联动性可以归结为中国大豆期货价格依附于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89.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确保粮食主产区稳产增收至关重要。在对中国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粮食产量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选取2012—2019年河南省104个县份粮食生产数据,从自然禀赋、要素投入、农业科技、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村劳动力、农用机械总动力、产业结构、农村收入水平对粮食产量有正向促进作用;财政支农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短期为负,长期为正;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且存在脱钩效应,脱钩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三大粮食核心区。基于此,河南粮食生产波动渐趋稳定,未来河南省粮食增产将得益于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劳动力的稳定,同时也应注重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落地和化肥减量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