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栽培方式对简化栽培品种冀谷25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自育的抗拿捕净谷子新品种冀谷25抗系528-4及其不抗拿捕净同型姊妹系528-5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简化栽培谷子新品种冀谷25化学处理、撮留苗以及正常管理的全生育过程中的农艺性状指标,揭示不同栽培方式对冀谷25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栽培不仅能够化学间苗和除草,而且对冀谷25根、茎、叶和穗部的生长发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简化栽培除草效果可达到95.43%,产量较对照增加8.73%。  相似文献   
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是由原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演变而来。通过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谷子课题的管理工作的系统总结,探讨了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课题实施的成效,提出了今后我国谷子科技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为今后该类课题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两个谷子新不育系几个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10A和谷11A作为不育材料,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品种作为恢复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分析了这两个新谷子不育系和不同生态区恢复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为选育不育系和选配强优组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不育系谷10A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恢复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K1011、日朝谷、晋谷21、冀谷26、大同28、冀谷24。谷10A与锦谷14、大同28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不育系谷11A的一般配合力虽然不高,但是其与日朝谷、冀谷26、K1011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高。②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产量、千粒重、穗长这些性状的遗传力在F1群体中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是有效的;单穗重、穗直径、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说明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F1群体中对这些性状有很大影响;而株高和穗长这两个性状在F1群体中主要是基因累加效应贡献大。  相似文献   
14.
甜秆多穗型超早熟谷子新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培育出甜秆多穗型超早熟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新种质超早熟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超早熟,生育期间仅需有效积温1 550℃左右,在海拔1 600 m以上的河北省坝头地带正常成熟,突破谷子"育成种"栽培的禁区,将我国谷子种植界限大大北移;(2)多穗,该品种不但具有分蘖成穗特性,而且中下部节间可产生多个分枝穗,是少有的谷子多穗型新种质;(3)秸秆甜、含糖量高,其秸秆全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分别高出同产地普通品种74.8%、200.5%、237.2%;(4)粗蛋白含量高,高于普通品种3.9%~30.4%;(5)粒色可变,在石家庄种植为红谷,在河北省坝上种植为黄谷;该品种还具有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了我国谷子育种目标的演变,针对市场需要提出了近期我国谷子育种的重点与技术指标,并对未来的育种目标演变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矮壮素和缩节胺对谷子杂交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子杂交种张杂谷11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了50%矮壮素溶液喷施浓度2.0、3.0、4.0mL/L以及25%缩节胺溶液喷施浓度2.0、2.5、3.0mL/L对谷子杂交种生长发育、产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降低谷子株高,提高鞘茎粗、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增强植株抗倒性,增加谷子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以及乳熟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且增产效果显著,适宜施用浓度为2.0~3.0mL/L;缩节胺具有矮化植株,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的调控效应,适宜施用浓度为2.5mL/L;矮壮素对促进谷子植株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的调控效应优于缩节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谷子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综述了我国谷子育种与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谷子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河北省第三次夏谷良种更新工程”的过程中,将生态区划理论和品种发育规律、栽培技术、新型推广模式研究及良种繁育等多个技术领域结合一起,探索出了一套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依据生态条件,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生态类型区;②筛选适宜的推广品种等技术主体;③进一步揭示主推品种在各类型区的特征特性和生育规律;④进行不同品种在各类型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⑤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水分高效利用型谷子新品种"冀谷19"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冀谷19是采用杂交方法从"矮88×青丰谷"中选育而成,表现优质、高产和水分利用效率高.2002年和2003年国家夏谷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5 296.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14.4%.2004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04年推广面积58 000 hm2,最高单产达8 430 kg/hm2,成为河北省旱地无公害优质小米开发的骨干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谷子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谷子起源于中国,是旱作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栽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十年来,创制出一批抗除草剂、商品品质显著提升、蒸煮时间显著缩短的育种材料;基因组测序、单倍型图谱和高通量转化技术体系构建等推动了谷子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育成了一批中矮秆抗除草剂新品种,创新集成了一批适合不同产区的栽培技术,单户综合生产能力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