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银杏叶量及负载量对枝,叶,种实养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非点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主导作用。本文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中,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设定了6种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采用三峡库区流域2002—2008年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SWAT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非点源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措施将25°、15°、6°以上的耕地转化为林地可达到较好的非点源污染消减效果,考虑库区地处贫困山区,25°以上耕地退耕还林更为经济、可行;相同区域的草地转化为林地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要远远小于转化为耕地而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应严格控制自然植被退化为耕地的现象发生,否则会严重加剧库区污染状况;库区扩大林地范围的方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可在减少坡耕地的基础上进行,该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区非点源污染。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ERF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以3年生银杏苗为试材,采用RT-PCR与RACE-PCR方法,研究了银杏ERF基因序列,以期深入了解银杏药用成分合成代谢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GbERF1含有长度为1 31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37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分析显示,GbERF1蛋白含有2段ERF家族的特殊位点。GbERF1蛋白序列与北美云杉(ADE75663.1)序列的相似性为97%。系统进化树分析,GbERF1与北美云杉、狭叶羽扇豆的序列可划归为同一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bERF1主要在银杏根和叶中表达,逆境胁迫处理后显示,该基因在乙烯、紫外诱导处理下,表达量大幅度提升,随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干旱诱导处理下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矮壮素(CCC)诱导下表达量变化不太明显。烟草叶片下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bERF1定位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14.
核桃不同组织高质量总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锋  蔡荣  陈柳吉  常杰  程水源 《果树学报》2008,25(3):435-439
利用改良CTAB法,分别从富含多糖、多酚及黄酮类物质的核桃叶、绿果、茎、种子和根中成功提取高质量的总RNA。经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织的总RNA至少有2条清晰的电泳条带,产量可达174μg/g,A260/A280比值在2.0左右,通过RT-PCR在不同组织中均能扩增出核桃18S基因的cDNA片段,而且以18S基因为探针在不同组织中也分别获得清晰的Northern杂交信号,说明利用此法分离核桃各组织的RNA纯度和浓度完全符合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板栗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干果之一。但在板栗生产和贮运过程中,常遭受多种虫害,严重制约着板栗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本文综合近年来板栗害虫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各地板栗害虫种类调查情况,概述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板栗害虫的防治技术,以期为板栗害虫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豆腐柴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 Turcz.)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绿色野生植物,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其人工繁殖较困难而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综述了豆腐柴生物学特性、人工栽培繁育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人工驯化繁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重视硒产业的开发和硒资源的利用,州委、州政府将以硒产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纳入全州七大产业链,提出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发展硒产业的热情。2016年恩施州政府和各部门联合成立了硒资源调查组,对全州硒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调查分析结果认为,全州表层硒适中土壤分布面积2.3万k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95%以上;形成了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2015年全州硒产业总产值超330亿元,2016年达到382亿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组织了硒与人体健康高峰论坛、中国南方马铃薯大会等24场高端专题会议,恩施州"世界硒都"地位进一步彰显;客观提出了硒产业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问题,研究提出了提升"硒+X",建构"布局+X",强化"杠杆+X",筑牢"基础+X",打造"服务+X"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植物苯丙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主要包括苯丙烷代谢途径和异黄酮合成代谢途径,其中每一步都由不同酶调控。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程度。综述了苯丙氨酸代谢途径3种重要酶,即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和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桂花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对简并引物,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OfPAL,GenBank登录号为GU991822.OfPAL长866 bp,编码288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蛋白质序列多重比较,发现OfPAL与其他植物的PAL基因高度同源.OfPAL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包含与橄榄、烟草、辣椒PAL蛋白质相同的脱氨基位点和催化活性位点.PAL系统进化树显示,OfPAL与菊科植物的PA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通过克隆OfPAL基因,可为桂花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以及桂花类黄酮积累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银杏(Ginkgo biloba L.)幼苗移栽后,用吲哚乙酸(IAA)溶液喷布叶片,结果表明:500μg/g与250μg/g的IAA溶液处理能极显著地提高银杏苗高,料大程度地增粗干径,同时也能增加银杏苗叶片数。从处理效果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500μg/g与250μg/g的IAA溶液处理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