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2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8篇 |
农学 | 242篇 |
基础科学 | 290篇 |
252篇 | |
综合类 | 1781篇 |
农作物 | 233篇 |
水产渔业 | 170篇 |
畜牧兽医 | 984篇 |
园艺 | 302篇 |
植物保护 |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62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实验性脾虚证大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45只大白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5只。以利血平(1mg/kg·d)复制大白鼠脾虚证模型,四君子汤辅助治疗,在实验进行至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捕杀各组大白鼠,取肝脏、肌肉组织,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在不同组间和不同实验阶段其中糖原的变化。结果,在第7天时,脾虚组和治疗组糖原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4天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脾虚组和治疗组糖原含量显著升高,且脾虚组糖原含量较其它两组高,提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的变化可能是脾虚证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3.
44.
对我省流行的疑似猪病毒性腹泻进行了病原诊断,通过细菌培养、RNA电泳和电镜形态观察等辅助诊断和免疫萤光特异性诊断,确诊该病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混合感染,混合毒代号为TPV3。 相似文献
45.
旨在建立利用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估测微生物氮产量的模型。本研究选择10只平均体重为(47.4±4.4)kg健康的杜寒杂交成年公羊。10种全混颗粒饲粮,单一精料替换比例30%,每个处理10只羊,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按时间和饲粮划分为10期进行;每种饲粮饲喂20d,其中预试期15d,正试期5d;整体试验持续200d。试验测定了饲喂10种不同精料饲粮肉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尿嘌呤衍生物(PD)排出量。结果表明:1)饲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与营养成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精料类型不同饲粮消化率有差异,饲粮可消化蛋白质(DCP)的最佳预测因子是粗蛋白质(CP);10种饲粮的摄入氮、尿氮、粪氮等均因精料类型不同呈极显著差异(P0.01)。2)10种饲粮的尿囊素、尿酸、黄嘌呤(包括次黄嘌呤)占PD排出量的比例均因饲粮类型的不同呈极显著差异(P0.01),占PD排出量的比例范围分别是85.60%~92.47%、2.54%~7.18%、3.20%~7.41%;10种饲粮的嘌呤氮指数(PNI)因饲粮类型的不同呈极显著差异(P0.01),变化范围是0.03~0.10,然而PD排出量与摄入氮和微生物氮(MN)存在强的线性相关。摄入氮与氮表观消化率、尿氮和氮沉积具有强相关关系,建立的沉积氮(Y)估测方程式:Y=0.244 9×摄入氮-1.319 9(R2=0.825);PD排出量与摄入氮以及MN均存在线性强相关关系,建立的估测方程式分别是PD=0.119 7×摄入氮+10.161(R2=0.925)、MN=0.746 1×PD+1.785 4(R2=0.898)。 相似文献
46.
以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甘草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将64只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模型组以56度白酒16 mL/kg灌胃,预防组和治疗组在酒精灌胃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低(4.8 g/kg)、中(9.6 g/kg)、高(16 g/kg)不同剂量甘草提取物灌胃,连续14 d,取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肝组织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及血清乙醇脱氢酶(ADH)含量,同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血样测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GOT降低均不明显,中、高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GOT降低显著(P<0.05,P<0.01);低剂量治疗组(P<0.05)和其他给药组(P<0.01)均能显著降低GPT含量;中、高剂量治疗组(P<0.05)和低、中剂量预防组(P<0.05)与高剂量预防组(P<0.01)均能显著提升ADH含量;组织学观察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治疗组及预防组能有效缓解和恢复肝损伤组织结构.提示甘草提取物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 km2增加至2080s的21.30 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 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 km2增加至2080s的0.91 km2, 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 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50.
山豆根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测定了山豆根多糖(SSP1)清除羟自由基(.OH)的作用,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体系为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模型观察了SSP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选择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测定了山豆根多糖对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山豆根多糖(50~400 mg/l)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具有抑制作用,对调理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释放H2O2具有抑制作用.该结果提示山豆根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