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2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8篇 |
农学 | 242篇 |
基础科学 | 290篇 |
252篇 | |
综合类 | 1781篇 |
农作物 | 233篇 |
水产渔业 | 170篇 |
畜牧兽医 | 984篇 |
园艺 | 302篇 |
植物保护 |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177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5篇 |
1962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初生羔羊坏死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庆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1,(3):23-23
初生羔羊坏死杆菌病是以坏死及脓肿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因在各种动物体中所侵害的组织和部位之不同,而分别给以不同的名称,如羔羊坏死性口炎,坏死性肠炎。笔者近几年在海晏县产羔现场见到初生羔羊发生以肝脏坏死及脓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死亡,经实验室诊断为坏死杆菌病。本病过去虽有发生,但所见报告甚少,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损失比较严重。海晏县有一个村的部分羊群,近两年内有205只羔羊死于本病,个别畜群的发病率达到5—10%。流行特点和病因分析:本病呈散发型,以10—15日龄羔羊多发,无性别品种之差异。春产羔羊发病时间自4月下旬至5月中旬。流行范围似乎局限于少数群内。一般认 相似文献
102.
程正文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4,(3):12-14
晋中市大部分区域地处太行山,山区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86.5%,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边山峪口汛期局部山洪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山洪灾害的发生,是由复杂的地形、独特的气象及人类不合理的建设与生产活动造成的。在防治对策上,应坚持“避、让、防、治”四字方针,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高水库与河道工程的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渔业机械化,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起步,海洋木帆船的机动化,是一个集中表现.那时,渔轮起网机械、导航助渔仪器的逐步应用,大大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六十年代初期,渔业机械已在捕捞、加工、冷藏等各个环节应用.同时,海洋渔业机械化的浪涛,冲击和推进着淡水渔业,出现了在捕捞、养殖中使用机械的势头.形势很好.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长期干扰破坏,使刚刚起步的渔业机械遭到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渔业机械化的进程,与国外先进的渔业机械仪器技术相比,落后了一、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4.
蝇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外养殖试验中研究了将家蝇蛆磨成浆按一定比例配以卵磷脂、几丁寡糖和多种维生素制成的蝇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在水温(25±1)℃的室内养殖试验中,将36只体质量(248.15±17.10)g的中华鳖,随机分成3组(重复3次,每重复4只)饲养在120cm×60cm×55cm水族箱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15%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和30%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养殖期180d。室外养殖池面积为5000 m~2,中华鳖体质量(294.05±12.265)g,每口池塘放雄鳖7200只,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15%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养殖期120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5%蝇蛆蛋白显著提高了中华鳖的质量增加率与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当添加15%蝇蛆蛋白时,中华鳖肌肉与裙边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饱和脂肪酸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蝇蛆蛋白养殖的中华鳖肌肉和裙边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及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5%蝇蛆蛋白能促进中华鳖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中华鳖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5.
在5000m~2、密度为9.0×10~9尾/hm~2的凡纳滨对虾池塘中,投喂基础饲料和20%蝇蛆蛋白+基础饲料饲养体质量(0.18±1.10~)g的凡纳滨对虾,研究了蝇蛆蛋白对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肌肉成分的影响。150d的饲养结果表明,投喂添加蝇蛆蛋白的饲料时,凡纳滨对虾的增长率(310~.51±11.39)%、相对体质量增加率(6383.33±20.54)%和存活率(64.61±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增长率(287.80±15.6)%、相对体质量增加率(5161.11±32.82)%和存活率(52.89±4.22)%(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20%蝇蛆蛋白显著提高了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的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20%蝇蛆蛋白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而其他体成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6.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0.7)和0.82(>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的早期未分化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是一种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分离和克隆得到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高度未分化细胞。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的形态学、生长特性、免疫学鉴定方法,ES细胞抑制分化和诱导分化的机理以及饲养层、血清和细胞因子等影响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的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核心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最后选取关键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出3 38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1,log2|FoldChange|≥0.5),其中1 691个基因上调,1 689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发挥信号转导的功能,其主要参与的生物途径包括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约28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其中9个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测序一致,分别是C3、Cd4、Cxcl13、Lck、Gnai1、Grap2、IL-6、Cxcr6及Serping1基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脾脏在抵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中参与了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