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8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0篇 |
农学 | 237篇 |
基础科学 | 291篇 |
248篇 | |
综合类 | 1745篇 |
农作物 | 227篇 |
水产渔业 | 139篇 |
畜牧兽医 | 957篇 |
园艺 | 300篇 |
植物保护 | 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 ,通过德系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两品种间杂交以及 10余年的继代选育后 ,成功地培育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皖系粗毛型安哥拉兔。该品系兔体型中等 ,11月龄体重、体长及胸围分别为 42 5 8.2 6g、5 1.85cm和3 3 .47cm ,且前期生长速度较快 ,5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 84.15 %。产毛量、粗毛率均较高 ,11月龄刀剪毛产量、粗毛率分别为 2 94.2 8g(折年产毛量 1177.12g)和 15 .94%。毛品质优良 ,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 ,粗毛分别为 11.5 5cm、47.0 4μm、2 8.43g和 47.3 3 % ,细毛分别为 7.3 6cm、15 .64 μm、4.83g和 45 .3 7% ,且采毛方式不限 ,既可刀剪又可手拔。繁殖性能适中 ,头胎产仔 7.2 1只 ,产活仔 6.82只 ,初生、2 1日龄及断奶窝重分别为 3 63g、2 2 44g和5 0 2 7g ,断奶成活率 91.72 %。 相似文献
92.
93.
94.
以牙鲆淋巴囊肿病毒(LCD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而后将小鼠脾细胞与P3U1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囊肿组织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筛选杂交瘤细胞,阳性结果显示特异性块状荧光信号集中在囊肿细胞的细胞质边缘部分,且多个荧光信号相连呈现链圈状,有限稀释
法克隆阳性杂交瘤细胞,三次克隆后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LCDV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1A8、1D7、2B6、2D11)。应用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单抗识别蛋白的分子量,结果显示,单抗1D7 和2B6均能特异性结合一条分子量116 kD病毒多肽;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定位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集中吸附在病毒粒子衣壳周围,且背景清洁,无散在的金颗粒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结果说明分子量约为116 kD的蛋白多肽为LCDV病毒衣壳蛋白,且具有线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95.
96.
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明显提高斑点叉尾■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Ⅲ期临床中发现黄芪多糖不仅可增强斑点叉尾■免疫,提高其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还可促进斑点叉尾■生长,效果最优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安全性临床评价发现每日投喂20 mg/kg鱼体重的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无害。上述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的养殖中,建议饲料中每日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 相似文献
97.
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是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地区单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地区1957—2019年的历史气象数据,通过设定插秧区间(6月6—25日)及施肥期水位(3,10,20 cm),建立SMNRL模型,模拟不同插秧时间和田面水水位稻田氮素流失,研究降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区单季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风险的插秧时间与水位控制模式。结果表明:(1)施肥后,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呈指数衰减,基肥期田面水氮素衰减期为9天,分蘖肥和穗肥期为7天。(2)在LW、HW组合中,各施肥期占全生育的氮素径流损失为基肥期>分蘖肥期>穗肥期。在LW组合中,基肥期为氮素径流损失高发期,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氮素流失为72.4%~98.4%,1.9%~27.6%,0~8.3%。(3)控制水位比选择插秧时间对降低氮素径流损失更有效。相同水位下,适宜的插秧期氮素径流损失在全生育期施肥中合计能减少0.4~4.5 kg/hm^2,降低32.8%~80.3%;相同插秧时间下,LW、MW组合相比HW组合氮素径流损失能减少8.8~13.1 kg/hm^2,降低92.1%~98.8%。(4)在LW、MW、HW 3种组合中,插秧期分别以6月19日、6月11日、6月17日为界,将6月6—25日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1阶段插秧产生氮素径流损失均值显著低于后1阶段,分别低37.0%,25.0%,21.7%。(5)降低巢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损失有效措施为施肥期水位控制为3 cm,并选择6月6-19日期间进行水稻插秧。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