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399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290篇
  246篇
综合类   1742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955篇
园艺   299篇
植物保护   257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分析了3种方式(剪毛、直接拔毛和药物拔毛)对皖系长毛兔采毛前、采毛后0、4、8、24、48 h血清蛋白及含氮代谢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采毛方式均显著上调血清总蛋白和肌酐水平,而血清白蛋白仅受药物拔毛影响而显著上调;药物拔毛显著上调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同时直接胆红素还受其他两种采毛方式影响而显著下调;两种拔毛方式(直接拔毛和药物拔毛)显著上调血清尿素和尿酸水平,但剪毛对这两个指标没有影响.长毛兔在采毛后48 h内,多数血清指标可恢复到采毛前水平,或呈恢复趋势;该研究筛选获得采毛应激指标血清总蛋白和肌酐,拔毛应激指标尿素和尿酸,同时发现肌酐、白蛋白和胆红素受地塞米松的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初步揭示不同采毛方式应激生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黑叶猴(Presbytis froncoisi)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贵州中部及重庆南部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区。喜活动、跳跃能力强,主食树叶、野果等。近年来对黑叶猴的疾病(包括肾病)有了一些相关的报道,但有关老年性肾病方面的疾病报道不多。南宁市动物园饲养黑叶猴已有30年的历史,期间对黑叶猴的肾性疾病作了一些记录,尤其是对近年所发生的老年性肾病作了详细的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对其病因总结分析如下。1笼养生存状况1.1饲养空间南宁市动物园共有3个黑叶猴的饲养区,分别为:繁殖场、猴馆及黑叶猴馆。繁殖场及猴馆为20世纪70…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旨在探索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EPOR)影响红细胞相关性状的分子机理.对EPOR基因第1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突变位点g.705G>T和g.2373C>T,以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个体基因型分型,在构建的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内开展其与6种血常规性状(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1内含子突变位点g.705G>T未发现与血常规性状显著关联;第4内含子突变位点g.2373C>T群体内只发现2种基因型,其中CT基因型个体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但并未发现与其他性状显著关联.结果显示,EPOR基因突变可显著影响红细胞压积,说明该基因可作为影响红细胞压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
张盛楠  石国赟  樊迪  宫敬  王玮  刁逢  郝昱程 《油气储运》2020,(11):1262-1267
起伏管道在投产过程中极易出现气阻现象,影响管道安全。为保障新建管道的顺利投产,提出了一种新的压降预测方法:将处于液气置换过程中的管道分为积气段、气泡段及转弯段3部分,分别针对每一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压降计算方法。将该预测方法应用于中国某原油管道的投产过程中,对管道沿线的压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较为吻合,可为同类管道投产时的压降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35.
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土壤环境,特别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探讨土传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可更加科学地评价病害发生与土壤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土传病害发生机理提供必要科学依据。选择云南烟草黑胫病危害较为严重的3个植烟区(石林板桥、保山耇街、保山珠街)统一种植高感黑胫病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调查定点田块病害发生情况并根据病害调查标准将发病烟株划分不同程度(正常烟株、轻度发病烟株、中度发病烟株、重度发病烟株)。同时在保山耇街试验点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烟株根际土壤,分析比较其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各调查点不同发病程度烟株根际土壤与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发病程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土壤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土壤细菌门类水平优势群落组成相似,并且随发病程度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酸杆菌门呈上升趋势;不同发病程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其中甾体杆菌属(Steroidobacter)、阿达尔杆菌属(Adhaeribacter)、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杜氏杆菌属(Tumebacillus)随发病程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均不同程度低于健康根际土壤,且均表现为轻度发病烟株根际土壤α多样性指数最低,其中shannon和simpson指数轻度发病烟株显著低于健康烟株;PCoA主成分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随发病程度发生了明显分离,且沿第二主成分坐标轴上细菌群落结构分离随发病程度呈逐渐增大趋势。综上所述,不同发病程度烟株根际主要环境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细菌群落组成发生趋向性变化,群落结构发生趋向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36.
张涛  程宝林  张贤刚  柳凌 《淡水渔业》2008,38(2):76-78,59
对5尾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coo)87个中期分裂相进行了显微计数和测量。结果显示:澳洲宝石鲈染色体数目为2 n=48,其中有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22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 n=4 m+44 t,NF=52。澳洲宝石鲈染色体大小的绝对值为(1.19±0.16)μm~(3.37±0.28)μm,平均长度为(2.31±0.17)μm。24对染色体相对长度大小差异较显著,平均值为4.17±0.08。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探究了一种从玉米秸秆中低温提取纤维素的新方法,利用低温体系成功地从玉米秸秆中提取到纤维素,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对提取的纤维素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低温体系是一种环保体系,可以从玉米秸秆中提取到高纯度的纤维素。  相似文献   
38.
程瑞云 《吉林农业》2011,(10):192-192
近年来苗猪市场交易活跃,仔猪调出调入频繁,增加了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加强市场监管,实行苗猪安全准八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9.
分子标记在桃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标记有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等几种方法。分子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近形成的遗传标记方法 ,能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DNA)去揭示生物体的遗传本质。有关分子标记应用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已有文献综述[1~ 2 ] 。本文根据笔者对 2 0 3份桃类植物的分子标记研究和国内外有关桃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报道 ,对分子标记在桃上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1 分子标记技术在桃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1 1 桃属种的系统发育和分类 笔者采用RAPD技术 ,用从 2 0 0多个随机引物筛选的 2 2个引物 ,对桃属主要种的DNA进…  相似文献   
40.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