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676篇
  245篇
综合类   1474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800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会通过DNA甲基化做出快速反应以帮助其应对胁迫。为探究在干旱胁迫下,DNA甲基化是如何影响基因转录表达,本研究对甘露醇模拟干旱和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下,抗旱性不同的2个马铃薯品种(抗旱型,青薯9号;干旱敏感型,大西洋)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以Fold-change>2和校正后P<0.01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的筛选。GO富集分析发现,2种处理都共同显著富集到氧化应激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相关的GO term。说明不同耐旱性马铃薯在响应干旱胁迫时,与这些GO term相关的基因也受DNA去甲基化调控。对既响应干旱又响应DNA去甲基化的1345个DEG进行KEGG功能富集发现,与植物抗旱相关的通路有植物MAPK信号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植物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糖酵解与糖异生和磷酸肌醇代谢通路。说明这些通路相关基因在大西洋和青薯9号2个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中,响应干旱的敏感性受DNA甲基化调控。接着对DEG上游1500 bp启动子区域进行顺式作用原件和甲基化CpG岛分析发现,干旱胁迫下参与植物谷胱甘肽代谢的GST基因通过DNA去甲基化来降低启动子区ABRE和CAAT-box作用元件的甲基化水平,进而激活该基因的表达以应对干旱胁迫。因此,利用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干旱和DNA去甲基化处理下的差异基因,可挖掘到DNA甲基化参与调控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相关基因,为研究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2.
叶螨危害与苹果叶片无机营养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聚类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苹果叶片P,K,Mo,Zn,Mn,Cu,B,Ca,Mg和Fe十种无机营养元素与苹果全爪螨和山楂叶螨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10种元素与不同果园或地域两种叶螨的发生比例及密度相关;在品种,树龄相同条件下10种元素一的差异可能是制约叶螨发和的原因之一;苹果不同品种间10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与苹果爪螨密度有关;Mo,Fe,Mn和K可能是影响两种叶螨发生危害的重要营养元素,它  相似文献   
113.
‘丰香’草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草莓主栽品种丰香( Fragaria ×ananassa Duch ‘Toyonoka’) 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了影响组织培养的多个因素, 建立了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MS + TDZ 1.5 mg·L - 1 + IBA 0.4 mg·L - 1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分化。不同滤光膜(绿膜、红膜、蓝膜、黄膜) 对草莓不定芽的分化具显著效应, 绿膜和红膜对芽的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不定芽再生率达95%以上, 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在25个以上; 而蓝膜和黄膜则不利于芽的分化。不同滤光膜光谱差异主要集中在300~700 nm, 红、绿膜在该波段光强较弱,而黄、蓝膜和荧光灯较强。暗处理4周比1、2、3周更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不定芽再生率, 此后转到光下培养, 获得的不定芽再生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4.
采用平板法、试管法测定两种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狼毒素总黄酮(T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体外抑制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牛奶致热试验观察三者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表明,狼毒素总黄酮(TFC)与蒲公英40%乙醇提取物(40%HT)具有中度抑菌作用,且二者组合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狼毒素总黄酮40%乙醇提取物在500、250 mg/kg,90%乙醇提取物(90%HT)在500 mg/kg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狼毒素总黄酮不具有解热作用,两种蒲公英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牛奶致热(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15.
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系统的支持性基础功能,其价值评估受到普遍关注,但评价方法一直是困扰学界的主要问题。基于能值理论对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进行核算,并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濒危等级分级标准,计算引入濒危指数对动物物种由于其稀缺性得到的价值增值。结果显示,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总价值为35万1 000亿元,其中稀缺性价值为3万6 400亿元,哺乳动物保护价值占总价值的52.41%,鸟类保护价值占42.04%。结果表明,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其价值分布趋势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递增。从研究范围内各省区的情况来看,新疆的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最高,为21万1 000亿元,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价值数接近,陕西、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16.
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小麦生产风险信息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为快速、方便地获取小麦生产风险信息,本文提出一套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信息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与操作流程。并重点围绕一般信息采集、农田信息采集和灾害信息采集三个方面,分别就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点(本地存储、数据提交、空间信息获取、图像信息采集、视频信息采集与传输等)进行了阐述。通过初步应用的情况来看,该系统的特点及优势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探讨氮磷的不同供应比例和频度对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7种氮磷添加比例(质量比):只添加氮(以+N表示)、50:1、20:1、7:1,1:1、1:7和只添加磷(以+P表示);2种添加频度:频度较大的L系列(实验前期每日均进行添加),频度较小的S系列(只在实验过程中添加1次)。两种添加频度下,相同添加比例的处理的营养盐添加量相近。在处理+N、50:1、20:1、7:1和1:1中以N浓度为基准进行相应比例的P添加,在处理1:1、1:7和+P中以P浓度为基准进行相应比例的N添加。在1:1处理缸中N、P净增加均约为2.4mg·L-1。实验水体来自一个浮游植物丰富但没有微囊藻水华的天然富营养池塘。实验于2007年8月1日—8月13日在室外采用玻璃缸进行。结果表明,两种添加频度以及不同氮磷添加比例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水华种类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 sspp.)水华,没有固氮藻类水华出现。在两种不同添加频度下,微囊藻水华在处理+N、50:1、20:1、7:1和1:1中明显形成,而处理+P和1:7中,微囊藻水华的出现会晚几天或者水华现象不明显,这表明本实验中单独添加氮比单独添加磷对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些。水体中微囊藻水华的出现与适宜的氮磷比例添加有关,氮磷添加比例适宜时,两种不同的添加频度下均可出现微囊藻水华,但氮磷营养盐的不同添加比例和频度均没有导致固氮藻类水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8.
简述了 m 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基因表达差异、基因的鉴定与克隆、激素调控机理、抗逆性机理等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9.
不同氮肥处理春玉米温室气体的排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春玉米种植过程中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该文采用生命周期的方法综合评估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目的是筛选出既能保证产量和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减排的措施。4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当地传统施肥方式、尿素处理、硫包衣尿素、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土壤 N2O排放,并计算了不同肥料处理的N2O排放总量;计算了肥料生产、运输、农田耕作管理能源消耗、种子生产等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了春玉米全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产量、万元产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施肥造成的N2O排放量、全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产量排放强度和净收益排放强度的排序均为传统施肥处理>尿素处理>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硫包衣尿素处理。传统施肥处理的N2O排放总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1);硫包衣尿素处理的N2O排放总量显著低于尿素处理(P<0.05),与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排放总量、单位玉米产量排放量和万元净产值排放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56~4.11 t/(hm2·a)、216.6~364.1 kg/t和1.15~2.19 t/万元。和传统施肥处理相比,硫包衣尿素处理可分别降低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总量、单位玉米产量排放和万元净产值碳排放37.8%、40.5%和47.3%,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可降低36.5%、38.6%和45.9%。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生产在春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碳足迹的贡献最大,占42.4%~55.0%;玉米生产过程中的N2O排放次之,占20.8%~26.1%。在保证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硫包衣尿素处理和尿素添加双氰胺处理2种施肥方式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强度,可作为当地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0.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充分开发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资源充分获得生态红利,以及从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的角度,给苏州市吴中区提供符合现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以苏州市吴中区2007—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吴中区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且对吴中区的生态红线区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吴中区的生态足迹正逐年下降,尤其是能源用地生态足迹下降显著。这说明吴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红线区域达到1 757.16 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为江苏省最高。苏州市吴中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人口数量过大、耕地资源短缺和生活消费水平较高等3个方面。生态环境的治理应相应从控制人口、改变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着手。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红利开发应当主要从发展第三产业,推广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业园、打造绿色特色品牌等方面进行,此外应当抓住园博会的好时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