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227篇
  324篇
综合类   1293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836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纤维素合成酶(CesA)是纤维素合成的关键酶。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CesA基因的分子特征、表达模式及其调控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毛竹Ces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分析,基于毛竹RNA-Seq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CesA在毛竹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借助酵母单杂交技术验证转录因子MYB对CesA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毛竹中共鉴定21个CesA(PeCesA1~PeCesA21),分别含有8~14个内含子;共线性分析发现19个PeCesAs存在片段复制,且Ka/Ks值均小于1.0。PeCesAs编码蛋白长度为904~1 093 aa,分子量在101.10~123.63 kDa之间,理论等电点为5.95~8.60;亚细胞定位预测所有PeCesAs都定位在质膜上;保守基序分析发现,PeCesAs共含有20个保守基序,均含有CesA家族的特征基序D、D、D和QxxRW。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等4个物种的CesA家族52个成员聚类成7个分支。RNA-Seq数据分析结果表明,PeCesAs(PeCesA1/5/10/11/17)在根以及不同高度笋的中部和基部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而且PeMYB35和PeMYB37均与PeCesA1/5/10/11/17存在较强的共表达关系。qRT-PCR结果进一步证实,随着毛竹笋高度的增加,PeMYB35与PeCesA1/5/10/11/17呈现相似的表达趋势。此外,PeCesA1/5/10/11/17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包含MYB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GAMYB,酵母单杂结果证实PeMYB35能够与PeCesA1启动子中GAMYB元件相结合,可能会进一步调控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为研究毛竹中纤维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2.
采用回归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了郑州地区1983~2004年间4种树木春季物候期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春季物候期将提前1.6~13.7 d。  相似文献   
983.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鲁棉研15号杂交2代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26。核型公式为:k(2n)=26=10m+12sm+4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8M1+10M2+4L+4S。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进化的种类。  相似文献   
984.
RSA是一种被广为使用的公钥加密体制。本文对其软件实现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素性检验、幂模运算等典型算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RSA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5.
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探索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目标。本文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特征和诊断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分别建立了二级层次和综合指标健康诊断模型――健康指数。采用比较生态学方法,分析研究黄土丘陵区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系统健康状况相对稳定,在不同途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过程中,流域健康指数呈逐年波动式上升趋势(由建设前的0.2125增大的现在的0.5188),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以现实生态经济最佳水平为目标,引入障碍度、优势度等概念,对该区中尺度系统健康进行空间维上的障碍和优势诊断,并据此提出了不同模式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6.
小麦新品种豫农9901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新品种豫农9901在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量下的子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农9901的子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播种期对子粒灌浆和粒重有较大的影响,而播种量的影响较小.影响粒重的灌浆参数主要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而且各阶段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其中渐增期的持续时间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缓增期的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987.
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碳库组分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坡耕地改造梯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耕地改造梯田后,土壤碳库组分变化显著,并随改造年限呈线性增加,30年后,土壤有机碳(TOC)、重铬酸钾易氧化态碳(EOC1)、高锰酸钾易氧化态碳(EOC2)、水溶性有机碳(DOC)、热水浸提有机碳(HWOC)、K2SO4浸提有机碳(CK2SO4)、碳水化合物(CHO)以及微生物量碳(MBC)较坡耕地增幅分别达146%、213%、196%、97%、246%、240%、234%和134%。相关性分析表明:TOC、EOC1、EOC2、DOC、HWOC、CHO和MBC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坡耕地改造梯田中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碳库含量较低,而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可以提高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88.
为探讨5XS系列脱绒棉种色选机工作参数的最佳匹配,以色选机的色选精度和带出比作为评价指标,对色选机背景板角度、工作压力、色选灵敏度和种子流量等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表明:背景板角度、工作压力和色选灵敏度均对色选精度和带出比2个指标有显著影响。正交试验表明:背景板角度为135°,工作气压为250?kPa,色选灵敏度为242时,色选精度达到98%,带出比为1∶0.42。  相似文献   
989.
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的是,阳生性的白羊草在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的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的地上芽植物层片和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的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的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0.
在极干旱区的敦煌莫高窟应用称重法测定蒸散量,对比分析土壤粒径、盐分、水分、气候状况、植物种类等对蒸散的影响.发现水分蒸散与各因子之间存在广泛的非线性关系和非线性作用机制,符合耗散结构理论成立的条件和特征要求.各相关因子都是蒸散的结构构成,它们的综合作用可使蒸散强度呈非线性表现.蒸散强度是各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构功能,当土壤、气象、水分、植被等蒸散因子在波动涨落中发生协同共振时即可形成耗散结构,使蒸散强度表现出或高或低的非线性分岔突变.水分耗散结构是蒸散因子在时空异质性的综合表现,在各地的水分蒸散中普遍存在.初步证明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水分蒸散中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