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54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34篇
  35篇
综合类   339篇
农作物   146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为了寻求水稻中快速定量检测呋虫胺的方法,稻田土壤、糙米、稻壳及植株样品采用改良的QuEChERS法处理,稻壳和植株样品采用PSA和C18吸附剂净化,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建立改良QuEChERS/LC-MS/MS联用分析检测水稻田中的呋虫胺.结果表明:在0.015~0.4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稻田土壤、糙米、稻壳以及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32%~97.45%,93.90%~101.0%,84.30%~99.20%和77.50%~79.00%;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3.52%~4.32%,1.20%~2.60%,0.60%~3.30%和1.20%~2.00%.此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D)为1.75×10-12 g,最低定量限(LOQ)为5.84×10-12 g.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符合农药检测分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2.
为探明哒螨灵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并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模拟降解哒螨灵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土壤中哒螨灵含量,研究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土壤灭菌与否及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对哒螨灵残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哒螨灵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1.34%~102.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8.63%;在土壤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未灭菌土壤及黑壤条件下,哒螨灵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快.  相似文献   
163.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ifliis)是引起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白点病的主要病原,其危害严重,治疗困难。对小瓜虫的病原学,流行规律、体外培养、致病机理以及防治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小瓜虫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4.
气相色谱法检测辣椒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并优化了新鲜辣椒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GC-μECD)分析方法。采用50 mL V(乙腈):V(水)=3:1的混合溶剂提取,二氯甲烷萃取, N-正丙基乙二胺(PSA)净化,HP-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在添加水平为0.017~0.64 mg/k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4.0%~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3.3%~15%。该方法准确、灵敏,可同时测定辣椒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65.
花生RIL群体芽期耐盐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花育22号、花育28号、06B16、P76为试材进行不同盐浓度胁迫,筛选适宜的盐浓度;以3个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为试材,分析RIL群体芽期耐盐性差异以及芽期耐盐性与脂肪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4个品种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相对鲜重均呈下降趋势;0.5%和0.7%盐浓度下4个品种的发芽率发生分化,1.0%盐浓度下4个品种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均接近0,因此选择0.7%作为RIL群体芽期耐盐性的鉴定浓度。RIL2群体相对发芽率的次数分布呈连续偏态分布,变幅为0~56.41%;RIL5、RIL8群体相对发芽率的次数分布呈双峰分布,变幅分别为0~51.61%、0~57.14%。  相似文献   
166.
TCP基因家族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调控,尤其在花器官和分生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花生中尚无TCP相关基因的报道。为研究花生各TCP转录因子的生物调控作用,以及为进一步分析花生TCP基因提供参考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对花生TCP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其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分别从花生野生种和栽培种鉴定出19个和32个TCP基因,不均匀分布在9个野生种染色体和14个栽培种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1个花生TCP基因可划分为亚家族Ⅰ(PCF)和亚家族Ⅱ两个亚类,其中亚家族Ⅱ包括2个分支,CINCYC/TB1。这些基因都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但其内含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内含子数量及长度分布与基因的系统进化有较大关系,其中亚家族Ⅰ成员的内含子较少,亚家族Ⅱ内含子较多,且长度差异较大。表达谱分析显示,仅有7个基因在各组织中呈现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有6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分生组织和花器官有关,推测其在花生茎尖和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7.
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881bp部分cDNA序列,然后通过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RACE),向两端延伸得到1410bp的花生△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有一个长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约为43kDa。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蛋白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氨基酸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具有膜固定蛋白(membrance-anchored protein)重要特征的疏水结构,2个疏水区共跨膜4次,这些特性表明所获得的序列为△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相似文献   
168.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鸡240羽,分别进行大肠杆菌O78半数致死剂量和复方中药发酵液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在28日龄评价治疗效果,并在28、42日龄分别检测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等指标。结果显示,经过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株发酵后的复方中药发酵液能够将大肠杆菌的感染时间由4 h延迟至24 h,高剂量组(1.0 g/mL)、中剂量组(0.5 g/mL)、抗生素组(硫酸新霉素)有效率分别为80.0%、76.7%和80.0%,治愈率分别为80.0%、70.0%和70.0%;高剂量组与感染组和抗生素组相比,28日龄时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165.6%(P<0.05)、25.4%(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82.6%和94.3%(P<0.05),42日龄时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97.4%和82.0%(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了43.4%和27.5%(P<0.05),28、42日龄时抗氧化指标T-AOC、TP含量及GSH-Px、T-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能够显著提高肠道内乳酸菌含量,降低大肠杆菌含量(P<0.05)。综上,中剂量组(0.5 g/mL)复方中药发酵液抗菌效果明显,能够替代抗生素,高剂量组(1.0 g/mL)复方中药发酵液对肉鸡其他指标明显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和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氢氧化钠与氯乙酸重量比为 0 .9∶1,控制反应温度 5 5℃ ,反应时间 4h ,所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为 80 .4 1%。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冬季低温环境下莴笋叶片花青素积累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期为莴笋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常温季(10月中旬)、冬季低温初期(11月底—12月初)、中期(翌年1月中旬)和末期(翌年2月上旬)在广西大学试验基地活体监测莴笋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气体交换特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H2O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花青素含量。【结果】与常温季相比,低温初期叶片凌晨最大光化学效率值(Fv/Fm)略降,基底荧光(Fo)略增,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8.9%,光化学耗散(qP)、光化学途径能耗效率占比[Y(Ⅱ)]和稳态净光合速率(Pn)略降,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则下降3.59μmol/(m2·s);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5倍和1倍,CAT活性降低31%;H2O2和花青素含量分别增加81%和9倍。到低温中期时,Fv/Fm升至0.85,Fo、ETR、Y(II)、Pn和Pmax回升至略高于常温季水平;SOD和CAT活性较初期增加1倍;H2O2含量略降,花青素含量增至初期的7倍。末期天气转暖时,Fv/Fm降至0.77,Fo上升到接近0.10的峰值,组成型能量耗散率[Y(NO)]占比高达34%,ETR、Pn和Pmax比中期分别降低22%、28%和33%;尽管SOD、POD和CAT活性在中期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78%、28%和36%,而H2O2含量依然剧增1.36倍;花青素含量上翻了3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SOD活性和H2O2含量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花青素、H2O2含量和光合速率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 0.05),光合速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与单独低温作用相比,低温和强光共同作用下莴笋叶片合成更多花青素,通过增加叶片温度、调节叶片能量平衡及与抗氧化系统共同作用等方式起光保护作用,为低温下光合机构功能维持及良性运转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