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54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34篇
  35篇
综合类   335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白条天牛DNA条形码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昆虫是口岸植物检疫工作中多次截获的类群,为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 DNA COI)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白条天牛种类的可行性,尝试应用该技术对国内外13种白条天牛进行分子鉴定,测定各种类mt DNA COI基因序列(其中10种检疫性白条天牛COI基因序列为国内外首次测序)并进行比对,采用MEGA 5.05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基于mt DNA 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实现对白条天牛种类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2.
植物提取物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美洲商陆和绞股蓝提取物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效果,探索防治烟草病毒病防治的新思路,以期为开发植物源提取物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半枯叶法和大田直接喷施的方法,测定美洲商陆和绞股蓝的提取物对TMV的抑制作用和对大田TMV植株发病情况的影响,分析以上2种植物提取物对TMV的防治效果。半枯叶法的结果表明:化学防病毒药剂在25~200μg/m L浓度时均表现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制率均在80%以上,与TMV不同混合时间后接种其抑制率在90%以上;美洲商陆和绞股蓝不同粗提物对TMV抑制率效果表现为甲醇提取物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美洲商陆对TMV抑制率显著高于绞股蓝,用200μg/m L浓度与TMV混合后,混合时间越长其对TMV抑制率越高;对大田烟草TMV防治效果表现为:复配制剂美洲商陆绞股蓝,且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同时,缓解了感病植株烟草农艺性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源提取物对TMV抑制作用显著,是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较为理想的植物源药剂。  相似文献   
143.
贵州茶树病虫害防控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了贵州省茶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控现状,建议加强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防治的协调使用,加大绿色防控培训力度,规范茶树专用农药的经营,提升贵州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水平,保障贵州省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4.
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几十年来,中国花生生产迅速发展,花生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在其中的贡献巨大。为了阐明花生育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介绍了中国花生品种的更替历程,综述了除引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之外,新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归纳了中国花生育种的目标。指出综合利用花生育种新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早熟、优质、多抗、适于出口以及适于机械化栽培和加工的花生新品种将是今后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5.
花生植株白藜芦醇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开发天然白藜芦醇新原料,对花生中的白藜芦醇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花生叶、茎、根和壳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比较,选出含量最高的花生根为提取原料,并从5种提取方法中选出纤维素酶法作为花生根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酶法提取花生根白藜芦醇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1.6mg/g,酶解温度为45℃,酶解pH值为4.5,反应时间为60min,底物浓度为15%,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提取率是传统提取工艺的2倍。  相似文献   
146.
为从药物酶的角度建立一种客观评价鱼类"首过效应"的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尼罗罗非鱼(Oreochomis niloticus Linn)肝、肾组织中P-糖蛋白(P-gp)基因表达量,分析了单剂量(40 mg.kg 1)口服给药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后,尼罗罗非鱼肠道、肝组织中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与ENR血药浓度的时实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尼罗罗非鱼肠道、肝组织中,P-gp基因在分子量127 bp处出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对尼罗罗非鱼口灌给药ENR后,ENR能迅速通过肠道进入血浆,其在肠道、肝和血浆中的消除速度较快,其药物时量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当血浆中ENR浓度达到最高达峰时(1 h),实验组肠道和肝中P-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当肠道中ENR浓度达到最高峰时(2 h),实验组肠道P-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当肝中ENR浓度达到最高峰时(2 h),实验组肝P-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证实了鱼类P-gp基因参与药物代谢过程,提供了一种从分子水平揭示水产动物体内药物代谢规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7.

采用脑组织匀浆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检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不同浓度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 AVM)血脑屏障渗透性及其组织残留情况。结果显示, AVM在其3个半数致死浓度(24 h LC50: 0.127 mg/L48 h LC50: 0.071 mg/L96 h LC50: 0.039 mg/L)及其安全用药浓度(0.003 9 mg/L), 均能从异育银鲫脑组织中检测出AVM; 其中24 h LC50浓度下脑中AVM含量最高, (0.292±0.005) μg/g; 并且各半数致死浓度之间脑中AVM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5)。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条件下AVM均能渗透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异育银鲫脑组织, 其含量与AVM用药浓度呈正相关。另外, 在安全用药浓度(0.003 9 mg/L)条件下, AVM在各组织中的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拟合后发现均符合非房室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大小关系表现为: (1)达峰时间(Tmax): 肌肉<<<; (2)峰浓度(Cmax): >>肌肉>; (3)末端消除半衰期(T1/2Z): >>>肌肉; (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肌肉。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鱼类血脑屏障、AVM神经毒性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试验以育成的19个高油酸材料、2个对照品种和5个高油酸参照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考种、室内考种、品质测定和休眠性检测来进行高油酸材料的评价。结果表明,19个高油酸材料中除H6外,油酸含量均在78%以上,油亚比值大于20;与高油酸参考品种的农艺性状相比,筛选的高油酸材料主茎高和侧枝长有所降低,分枝数和饱果数有了一定提高。产量比较筛选出4个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的材料,1个大花生材料H4,与鲁花11号产量相当;3个小花生材料H12、H15、H17,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44%、14.50%、8.78%。  相似文献   
149.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对肺癌等恶性肿瘤有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茶叶及其提取物对吸烟和被动吸烟诱发的肺癌及相关肿瘤预防治疗作用研究,对比分析茶多酚的抗癌作用机理,提出通过将不同茶类的茶多酚提取物用于吸烟与被动吸烟诱发的肺部损伤及肺癌治疗对比,与防癌、抗癌开发热点的茶多酚单体——EGCG比较,获取防癌、抗癌活性相对较强的茶多酚混合体,并为广大烟民饮用合适的茶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青榨槭是六盘山乡土阔叶树种,又是良好的造林树种,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这一资源在六盘山地区还未得到广泛开发利用。为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对青榨槭的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工序进行试验研究,总结了育苗技术经验,为大量的培育青榨槭苗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