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52篇
  58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灌根法,研究了石灰氮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田间控制效果及对韭菜的安全性,以期寻找出防治韭蛆的高效安全产品。结果表明:石灰氮对韭蛆幼虫毒杀活性高,尤其是对低龄幼虫最高;对卵和蛹的毒杀效果低于幼虫。室内试验表明石灰氮对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驱避效果;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成虫发生期施用石灰氮对韭蛆控制效果明显,幼虫期施用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田间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667m~2石灰氮用量1.5~6.0kg对韭菜安全无害,且能有效提高韭菜产量。  相似文献   
992.
不同肥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田间施肥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为生态控制提供依据,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8种肥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对其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肥料,研究其作用方式,并进行田间控制效果试验。盆栽试验发现,石灰氮、沼液和统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持效期,常规用量在施肥后第1天接成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6%、85.0%和78.7%;第6天接成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3%、44.6%和40.3%。室内试验表明,沼液和统壮对成虫有显著驱避产卵的作用,且杀幼虫效果好;石灰氮和碳酸氢铵具有良好的杀幼虫活性。成虫发生期田间施用常规用量的石灰氮、沼液和统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明显,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0%、69.9%和61.5%。石灰氮、沼液和统壮可作为韭菜迟眼蕈蚊生态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3.
为改善挤压大米淀粉的功能特性,以米粉(rice, R)为主要原料,探究了不同槲皮素(quercetin, Q)添加量(0 ~ 10%)在挤压场下对米粉中淀粉的水溶性、吸水性、糊化特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揭示了Q在挤压场下对淀粉结构的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Q添加量为4%时,样品的吸水指数,碘结合能力均达到了最大值,且自由水弛豫时间提前;挤压体系中Q与淀粉通过氢键结合,颗粒结构变得更加立体、紧凑。与挤压米粉相比,槲皮素的添加延缓了淀粉的回生且提高了淀粉的热稳定性。根据以上结果可知,挤压体系中Q与大米淀粉复合,促进了淀粉分子链重排,进而改变淀粉的结构及功能特性,该研究可为开发抗回生的挤压大米淀粉基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以郑8903×豫花4号构建的包含21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海南三亚和河南原阳两个环境下种植,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开展了花生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其频数分布图呈正态分布特征。在两个环境中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模型),即受多基因效应和环境作用,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9.63%和18.77%;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46.05%和54.08%。  相似文献   
995.
BADH基因转化水稻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因枪法与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山菠菜的BADH(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基因导入水稻。从获得转基因植株数量、转化率、转化植株PCR阳性率、外源基因拷贝数及其表达活性、T0代植株的结实率对两种转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ADH基因的转化效率和PCR阳性率比基因枪法更高,且用农杆菌介导法得到的转基因植株T0的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优于基因枪法。  相似文献   
996.
采用PVC管为渗滤管柱,对五里湖湖滨带芦苇湿地土壤渗滤液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了湖滨带湿地土壤渗滤液N、P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Eh、TOC、根系生物量、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湖滨芦苇湿地土壤渗滤液中TN、N03^--N、TP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到60cm深度附近降到最低,然后又略有回升,而NH4^+-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呈好氧环境,氧化还原电位高,TN含量高,硝化细菌活跃,产生大量的硝态氮;随着深度的增加,环境氧分压愈低,反硝化愈强,NO3^--N和TN下降,而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及氨化作用,NH4^+-N逐渐得到积累。表明湖滨带湿地土壤渗滤液N、P含量与TOC、Eh、根系生物量及硝化菌数量密切相关,在湖滨芦苇湿地深60cm以上具有较佳的综合生态效应,这对指导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践,充分发挥湖滨带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集约化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总称.总体包括: 猪场环境控制,猪群的健康管理、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药物保健、免疫监测等兽医管理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8.
 根据ADAA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转基因抗虫棉亲本、两个非转基因抗虫亲本和36个半双列杂交F1的纤维品质性状的两年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和成对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纤维品质的5个性状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的共同控制,其中麦克隆值、2.5%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以基因显性效应为主,麦克隆值和纤维整齐度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除纤维比强度外,其余4个纤维品质性状都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且影响较大。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纤维比强度与2.5%纤维长度的基因型相关和表型值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加性相关未达显著水平,显性相关达极显著水平。比强度与麦克隆值的基因加性相关也达极显著水平,但表型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利用亲本和F1的资料预测了F2的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2代的麦克隆值、伸长率、2.5%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分别为1.0%, 8.5%, 0.8%, 0和2.9%, 无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999.
中棉所12的黄萎病抗性遗传与育种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与中棉所12进行正反交,配制14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 。采用纸钵育苗,撕底伤根接种方法对14个组合的F1和F2群体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中棉所12作父本与海岛棉抗黄萎病品种或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种进行杂交,F2抗(耐)病株与感病株的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说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性对于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为显性,中棉所12的耐黄萎病性对于陆地棉的感黄萎病性为显性,控制黄萎病抗性的基因为一个显性主基因。然而,以中棉所12为母本与海岛棉品种、抗病陆地棉品种和感病陆地棉品种进行杂交,F2群体中90%以上的个体为抗病类型,说明中棉所12的细胞质中存在着抗黄萎病的遗传成分,具有细胞质母体遗传的特点,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路径跟踪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铰接转向车辆准确平稳自主行驶的关键,对提高铰接转向车辆在农业、林业、矿山及建筑等行业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车辆模型构建、控制算法设计和算法验证评估是路径跟踪控制研究的基础,围绕这3方面阐述了铰接转向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研究的进展。首先回顾了铰接转向车辆的几何学模型、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各类模型在路径跟踪控制研究中的适用场景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铰接转向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对比并总结了每种算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进一步归纳了算法的验证与评估手段;最后展望了铰接转向车辆路径跟踪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及方向:考虑车辆动力学因素及模型参数动态时变特性的车辆建模研究;融合各类算法适应性并结合智能算法的多工况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标准化、流程化的高保真仿真场景开发及集成准确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多性能的评估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