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2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干旱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论述了干旱对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信号传递、保护酶系的影响 ,以及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各种变化 ,从而为更深层次地研究干旱对植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采用裂区设计 ,对引进的 4个烤烟新品种进行了 4种不同的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 :云烟 85在固镇县的适应性最强 ,其次是K32 6,这 2个品种均适宜在固镇县种植 ,其适宜的施氮量为 82 .5kg/hm2 左右 ,最多不宜超过 97.5kg/hm2 ;K346和RG1 1 2个品种在固镇县的适应性较差 ,不适宜在固镇县种植  相似文献   
43.
不同耕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建江  邵伏文  张林  姜超强  祖朝龙 《土壤》2015,47(3):509-514
为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对皖南地区4种典型耕作模式(单季稻种植、油稻轮作、麦稻轮作、烟稻轮作)的土壤和作物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季稻种植相比,轮作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麦稻轮作和烟稻轮作土壤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孔隙度显著降低;麦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5.8%和47.8%;烟稻轮作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68.2%,速效磷含量提高109.5%。油稻轮作和烟稻轮作总产值比单季稻种植分别显著增加35.3%和155.5%。为解决轮作对土壤的不良影响,要注重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以改善土壤体积质量和孔隙度;麦稻轮作应重点解决土壤p H降低的问题;烟稻轮作要减少烟后晚稻的磷肥和钾肥施用量。总体而言,油稻轮作和烟稻轮作是皖南地区维护农田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44.
为了明确去叶数量和去叶时间对烤烟等级结构、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去叶数量和去叶时间2个因素,对烤后烟叶的正/副组烟叶重量比、等级结构、化学指标及感官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打顶前7 d去除3~4片下部叶,其副组烟比例比打顶当天、打顶后7 d处理的显著降低,且烟叶产量、产值显著增加,同时烟叶感官质量也得到提升。打顶当天去除4片下部叶处理,中部叶覆盖的叶位范围最广(第6~17叶位),烤后烟中部叶比例最高(44.05%),等级结构最合理。打顶后7 d去除4片下部叶处理的上部叶比例最高(38.94%),中部叶比例最低(28.70%),等级结构最差。综合分析,打顶前7 d去除3片下部叶处理的中部叶比例高(40.02%),副组烟比例低(20.45%),各部位烟叶感官品质较好,产量、产值最高,是最合理的去叶方式。  相似文献   
45.
皖南烟区种烟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 :在原烟的内、外在质量及产值、上等烟比例等主要经济性状上 ,单一种烟模式种植的烤烟都明显优于烟稻轮作模式 ,但综合经济效益 (含后茬水稻收入 )却以后者为高 ;这也是皖南烟区烟农抢烤、腾茬栽稻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提高皖南稻田上部烟叶成熟度和质量的关键是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6 ] ,可采取 :①烤烟移栽期提前到 3月底 4月初 ,推广大棚育苗等相关技术 ;②推广中晚熟晚稻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6.
烟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典型烟田土壤,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烟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烟杆还田后,腐解速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20 d),常规还田、添加白云石粉和生石灰还田烟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6%、53%和49%。各处理烟杆还田的养分释放率均为钾磷氮。烟杆还田前15 d内,钾的释放达到88%,磷的释放率为76%,而氮的释放率仅为53%。烟杆还田对土壤pH有显著影响,在整个腐解过程中生石灰和白云石粉处理土壤pH均显著高于常规还田和不还田处理。烟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较不还田提高47%。由烟杆腐解特点和养分释放的规律可见,烟杆中的钾是水浸提的速效钾,水稻推荐施肥量中可考虑减去(或部分减去)所用烟杆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47.
皖南“焦甜香”烤烟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适宜皖南生产的优质"焦甜香"风格烤烟品种。[方法]采用小区试验方法比较研究在宣城种植的5个烤烟品种的生理变化、化学成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筛选适宜皖南生产的优质"焦甜香"风格烤烟品种。[结果]各品种中,K326的丙二醛(MDA)含量比其他4个品种要高,而云烟97的MDA含量则相对较低;NC297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前期保持较高的水平,后期降解较快,说明NC297烟苗更有利于各种致香成分的积累;K326中上部叶的转化酶始终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云烟97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云烟97和6517的产量和产值最高。[结论]在皖南地区,云烟97和6517的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比较优良,抗逆性较强,为该区较为适宜的"焦甜香"风格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48.
钾低氯高是皖北烟叶的劣势,皖北属旱作区,农田灌溉主要靠机井地下水,因此有必要摸清机井地下水中钾、氯等离子含量背景,这是环境因子对烟叶品质影响的基础之一。对皖北现烟叶主产区亳州市谯城区的81个代表性机井地下水样的离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阳离子中Mg2+ (平均含量463.7 mg/L)>K+ (平均含量1.15 mg/L)>Ca2+ (平均含量0.06 mg/L),阴离子中SO42– (平均含量230.5 mg/L)>HCO3– (平均含量52.8 mg/L)>Cl– (平均含量8.9 mg/L); ②空间分布上,K+ 是西北角高,Ca2+ 和Mg2+ 是西北和西南高,Cl– 是西北高,SO42– 是西部和东北高,HCO3– 是涡河北高于涡河南;③现主要烟区为机井地下水高Cl– 地区,灌溉时要控制适量浇水,杜绝大水漫灌;烟区种植区域调整可考虑向涡河以南的Cl– 低地区如大杨和赵桥等乡镇发展。  相似文献   
49.
一株烟草秸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芳  赵娟  雷燕萍  祖朝龙  曹慧 《土壤》2016,48(5):939-945
从皖南地区烟稻轮作田土壤中经CMC-Na初筛获得5株纤维素降解菌,经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复筛得到一株降解活性较高的降解菌YC-2。根据该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YC-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YC-2酶学性质进行相关研究,并分析YC-2对烟碱的耐受情况及对烟草秸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7天内,YC-2对烟草秸秆降解率为10.14%;酶学特性表现为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在15~60℃之间具有稳定性;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4.0~7.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YC-2在浓度为1~2 g/L烟碱中能快速生长,而在高浓度的烟碱中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菌株YC-2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相对耐热耐碱且对烟杆有一定分解作用,通过进一步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0.
施氮量对皖南砂壤土烤烟碳氮代谢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选取皖南典型植烟土壤,对不同施氮(N)量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活性和碳氮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施N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活性高峰下部叶出现在移栽后40天;中、上部叶出现在移栽后55天,高峰值处理N8(N8kg/667m2)N7(N7kg/667m2)N6(N6kg/667m2)N5(N5kg/667m2)。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转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后明显下降。烟株地上部总N累积量、烟碱含量和烟碱累积量不断增加,施N量愈高增加幅度愈大。总糖含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减少,上部叶总糖含量的积累水平低于中部叶和下部叶,上部叶中N8处理总糖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