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0篇 | |
综合类 | 67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177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采用PCR和RT—PCR对2004~2008年广西种猪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PR)进行监控。结果表明,2004~2008年广西种猪场CSF、PRRS、PR、PCV2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2004年阳性率最高,2008年阳性率最低(全部为阴性)。从2004~2008年,组织样品的PRRS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CSFV和PRV的阳性率变化趋势相似,即2004年较高、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有所反弹、2007~2008年呈下降趋势;PCV2阳性率变化趋势则是在2005~2006年出现一个峰值。在公猪精液方面,PRRSV、PRV、PCV2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内不同疫病对种猪场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可见,以PCR和RT—PCR来监控种猪场疫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3.
广西部分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掌握规模化猪场猪群血清猪瘟抗体水平的消长情况,采用阻断ELISA检测方法对广西12个大中型规模化猪场的639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抗体阳性率为90.14%,阴性率为6.26%,可疑率为3.60%,抗体阻断平均值为70.54,抗体差异度为19.93%;其中母猪的阳性率最高,达93.41%,商品猪阳性率最低,仅为86.50%。文章还分析了免疫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淘汰免疫缺陷种猪、准确注射、加强疫苗运输及保存冷链建设、购买优质疫苗、加强疫苗接种与免疫监测的有机结合等建议,以期为规模化猪场在选择疫苗及制定免疫程序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4.
本研究应用鸡胚尿囊腔接种的方法,从广西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失败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GX-YL5),通过间接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气管环交叉中和试验对该毒株进行鉴定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该病毒的S1基因和N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该病毒株有间接血凝性;致病性较强;血清型不同于常用疫苗株H120、Ma5、4/91。同源性分析表明,S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5%-81.2%和50.7%-78.8%;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5.7%-87.2%和89.5%-91.7%;S1基因和N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其它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S1基因和N基因分型与血清学试验结果相吻合。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广西分离株GX-YL5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这可能是目前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研制适合本地使用的IBV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5.
196.
[目的]明确产蛋鸡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GX-YL170808)的结构基因及抗原变异情况,为广西种鸡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IB)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鸡胚尿囊液血凝试验、鸡胚侏儒化试验及3'端非编码区(3'-UTR)测序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RT-PCR扩增S1、E、M和N基因,以MegAlign和MEGA 6.0分别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运用RDP4和SimPlot对S1、E、M和N基因进行重组分析,利用NetNGlyc 1.0和NetOGlyc 4.0进行糖基化位点预测分析,并通过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分离株的鸡胚尿囊液血凝试验呈阴性,鸡胚盲传5代后出现侏儒胚典型病变,其3'-UTR序列与IBV的3'-UTR序列相似性为99.13%;综合病鸡临床症状及其病理变化可确定该病毒为IBV,命名为GX-YL170808.GX-YL170808分离株S1、E、M和N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分别为1620、327、675和1230 bp,对应编码540、109、225和410个氨基酸残基,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0.4%~96.5%、81.8%~97.2%、85.6%~93.5%和85.7%~92.0%;GX-YL170808分离株的S1、M和N基因属于LX4型,而E基因属于LDT3型;4个结构基因内部均无重组区域;除S1基因同时具有N-糖基化和O-糖基化位点外,E、M和N基因均只有N-糖基化位点;S1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与参考株LX4的裂解位点相同.GX-YL170808分离株属于血清4型,不同于常用的疫苗株H120(血清3型)和4/91(血清5型),也不同于广西主要侵害雏鸡的IBV优势血清型.[结论]产蛋鸡源IBV分离株并非疫苗株,其基因型和血清型均已发生变异,且该毒株的血清型不同于广西地区侵害雏鸡的优势血清型,提示了广西地区IB防控的严峻性及新型多价疫苗研发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7.
198.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的工艺条件,为广西大果山楂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广西大果山楂叶为原料,以超纯水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楂叶黄酮工艺进行优化,探讨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52.91+1.41A+1.08B+1.63C+0.51AB+0.89AC+0.052BC-4.53A2-0.97B2-1.36C2(Y为黄酮提取率,A为提取温度,B为提取时间,C为料液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40 W、提取温度59℃、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56(g/mL),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54.18 mg/g,与预测值53.86 mg/g的误差小.3个因素对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提取率影响主次排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与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山楂叶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水提广西大果山楂叶黄酮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精度高、工艺稳定的优点,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9.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是普遍存在于土壤里的真菌,具有分解植物残骸的功能.若给畜禽饲喂污染黄曲霉的饲料会引起畜禽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 当天气恶劣和储存条件不合适时,曲霉菌就会污染诸如玉米、高梁、花生之类的作物.经验表明,干燥的环境或干旱有利于黄曲霉孢子的传播,促进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增长.当土壤水分低于正常值或温度太高时,在空气中的曲霉菌孢子的数量会随着植物授粉而增加.这些孢子既可经授粉管也可经玉米破损区感染玉米的内核,玉米破损区一般是由昆虫、鸟类或天气原因引起的.在收获季节,一旦受污染的植物由于营养不足、持续的干燥天气或农作物的内核被破坏,黄曲霉素含量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0.
为建立鸽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鸽IL-8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鸽子淋巴细胞提取的核酸为模板扩增鸽IL-8基因部分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提取重组质粒通过系列制备标准品,建立鸽IL-8基因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呈单一熔解峰,试验线性相关系数为1.0,IL-8基因的扩增效率为103%。敏感性结果显示最低可检测到16个拷贝数;用该方法检测其他鸽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IL-1β、IL-6、IL-18)和双蒸水的结果均为阴性。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1.52%。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鸽IL-8 mRNA的检测,为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