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215篇
  195篇
综合类   1879篇
农作物   248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1220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魏爱丽  畅志坚  王会琴  詹海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200-2201,2208
[目的]研究7号同源染色体(7A、7B、7D)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今后采用遗传和生理生化手段进行小麦的高光效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农科院温室大棚中种植的小麦中国春及其7A、7B、7D染色体缺失植株N7A、N7B、N7D(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B.S.Gill教授提供)为材料,于灌浆初期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研究小麦7A、7B、7D染色体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N7A、N7B在灌浆初期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PSⅡ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都明显低于中国春,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N7D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明显高于普通小麦中国春,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Fv/Fm、ФPSⅡ、ETR也高于中国春,但差异不显著。[结论]7A、7B染色体对光合速率有正效应,与气孔导度和光化学反应(荧光参数)均有关系;7D染色体对光合速率具有负效应,而这种负效应主要与气孔导度有关,与光化学反应(荧光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992.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6个玉米自交系种子,研究对玉米自交系M1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主要株型性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主要雄穗性状和果穗性状却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②处理后群体内各性状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大于对照,表明60Co-γ射线能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结合不同性状的诱变效应,探讨了在实践中对研究材料适宜的60Co-γ射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12S、M76A、闽香A、明兴A、延源A、福丰5A和福香1A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抗病性;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苗瘟的抗病性及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的抗性频率。【结果】M76A、明兴A、延源A、福丰5A及福香1A对苗瘟的抗性频率均大于75%,其中M76A、福丰5A、福香1A对叶瘟、穗颈瘟也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而明兴A、延源A较感叶瘟和穗颈瘟,12S、闽香A较感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明兴A、延源A、福丰5A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I34.1、I24.1、I36.1和I35.1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高,而M76A、福香1A分别对I24.1和I36.1菌株的抗性频率较低,12S对I34.1和I36.1 2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闽香A对I34.1、I36.1和I35.1 3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结论】M76A、福丰5A和福香1A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较强,可作为抗瘟育种的候选亲本;明兴A、延源A、12S和闽香A则应与抗病性较强的恢复系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994.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农业在邢台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园艺业在邢台农业中异军突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格局。目前,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着安全、优质的方向转变,园艺产业也相应的朝着高产、优质、生态、  相似文献   
995.
1蜈蚣草的生物学特性 蜈蚣草,为风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蜈蚣蕨、长叶甘草蕨、小贯仲、舒筋草等。植株高30—200cm,根状茎短,密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  相似文献   
996.
耕地生态补偿是当前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举措,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本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对其实施的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剖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栽培种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压力和驯化作用,造成栽培种花生种质遗传背景渐趋狭窄,严重限制了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效果.准确揭示栽培种花生与本区组内其它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是野生遗传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问题等特点,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全序...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9.
应用于鱼道设计的新疆木扎提河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斑重唇鱼的游泳能力,给过鱼设施设计和鱼类游泳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参数,本研究以木扎提河野生斑重唇鱼(全长TL=12~16 cm)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16.6±1.6) ℃水温下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及持续与耐久游泳能力。结果显示,斑重唇鱼感应流速为(0.18±0.02)m/s,相对感应流速为(1.40±0.23) BL/s (BL为体长);临界游泳速度为(1.02±0.15) 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8.58±1.65) BL/s;爆发游泳速度为(1.39±0.17) m/s,相对爆发游泳速度为(10.92±1.86) BL/s;最大持续游泳速度为0.87 m/s,最大耐久游泳速度为1.37 m/s,与平均爆发游泳速度相近。其持续游泳时间与流速呈负相关(${\rm lg}T = - 5.136{{X}} + 8.504$)。当以斑重唇鱼为主要过鱼对象时,建议为吸引鱼类进入鱼道,进口流速设计为1.02~1.39 m/s,休息池主流设计为0.20~1.02 m/s,鱼道竖缝处流速宜低于0.85 m/s。鱼道长度为1 000 m时,鱼道内平均水流速度应低于0.78 m/s。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木扎提河流域鱼类游泳能力研究提供参考,对保护日益减少的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追赶训练对鱼类野化能力的影响,以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幼鱼为试验对象,采用鳜鱼塑料模型进行每天2次、每次5 min的追赶训练,研究了追赶训练7和15 d对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临界游泳速度(Ucrit)、摄食比率、特定生长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追赶训练7和15 d后倒刺鲃躲避模拟捕食者的逃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摄食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追赶训练7 d后的Ucri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追赶训练15 d后的Ucri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追赶训练15 d后的特定生长率相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训练15 d后能提高倒刺鲃幼鱼的反捕食能力和游泳能力等与野外生存相关的行为能力,同时并不降低幼鱼的生长。追赶训练15 d的野化效果优于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