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共有180万km2的土地和8100万人口。1967年,这三个国家曾建立东非共同体,但10年后宣布解体。2001年1月15日,肯、坦、乌三国总统在阿鲁沙宣布正式成立新的东非共同体。东非共同体三国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类似,即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m左右。全境位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梨园间作黑麦草对梨木虱种群数量的影响,2012年调查了山西省太谷县梨园间作黑麦草和清耕2种模式下梨木虱的发生动态.结果显示,与清耕梨园相比,间作黑麦草梨园能明显降低梨木虱第2、第4代若虫和第1代成虫的发生高峰值,且推迟了第2、第3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7天,推迟了第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18天.梨木虱的发生数量在玉露香和砀山酥梨品种上无显著差异.由此认为,梨园间作黑麦草是有效减控梨木虱种群发生数量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3.
协调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天津市大港区东亚飞蝗发生区,采用条带交替式超低量喷雾,施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3个处理的卡死克(5%水剂)使用量均为150ml/hm2,微孢子虫使用量分别为15×109、22.5×109和30×109孢子/hm2。处理时东亚飞蝗为3龄末盛期,虫口密度分别为26.38、11.63和29.88头/m2。防治后第7天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5%、75.91%和89.76%,存活蝗虫的感病率分别为37.5%、55.0%和52.5%。  相似文献   
24.
石旺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19-221
河南省是首批GAP试点省份,也是发展GAP产业最好的地区之一。研究认为河南省具有发展GAP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发展GAP果品的条件。但是由于GAP产品生产规程涉及产前、产中和产后等所有生产环节,技术和管理要求都比较高,目前还存在GAP技术标准缺乏和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GAP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25.
一、我国GAP的发展及成效 (一)发展历程1997年欧洲零售商农产品工作组(EUREP)在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了“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简称为EUREPGAP:2007年9月7日EUREPGAP宣布将名称和标识更改为GLOBALGAP。中国国家药品监督局于2002年6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  相似文献   
26.
转基因抗虫作物应用是替代杀虫剂的重要途径。但转基因作物可能存负面效应,特别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害虫产生抗性。采用直接和陷阱调查结合方法,连续多年对转Cry1Ac 抗虫基因玉米实验田叶蝉和主要节肢动物数量动态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叶蝉是玉米田优势非靶标生物种群之一,中期发生比例占刺吸式害虫的28.9%~43.1%,且种群动态与主要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基本一致。又鉴于叶蝉直接刺吸接触到Bt 杀虫蛋白,可直接反映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因此可利用叶蝉作为转基因抗虫玉米安全性评价指示生物来评价转基因玉米对非靶标生物群落风险,田间测试结果证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海南省撩荒地生态系统飞蝗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海南蝗区飞蝗每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持续控制海南蝗区飞蝗灾害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飞蝗发生期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低、中密度蝗群和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协调应用技术防治高密度蝗群,处理后5周,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76.6%-97.2%和79.8%-88.3%;且存活蝗虫感病率分别达33.6%-95.0%和23.3%-26.7%。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第3代高密度蝻群,处理后2周,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0%左右,群居型蝗虫占整个蝻群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存活蝗虫感病率也在10%以上。1998年蝗虫微孢子虫处理地区,1999年蝗虫的虫口密度仍在防治指标以下,且存活蝗虫感病率达10.5%-31.3%。初步认为,在低、中密度下,每hm^2施用30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在高密度下,每hm^2施用45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及卡死克(105ml/hm^2)与微孢子虫(60单元/hm^2)协调应用技术治理蝗群,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8.
首次采用显微解剖和冰冻组织切片方法研究了天牛族阳茎内囊形态结构,发现了内囊骨化物结构,尤其端部骨化物结构,及其控制内囊伸缩的加厚侧带和有聚集作用的射精管壶腹结构,为研究天牛科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了华北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和5龄幼虫均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华北白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较高浓度情况下表现为基本不取食。经24h的拒食活性测定,3龄和5龄的非选择性AFC50分别为0.0246 mg.ml-1和0.0439 mg.ml-1,选择性AFC50分别为0.0097 mg.ml-1和0.0309 mg.ml-1。研究结论为开发利用此类植物性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草地贪夜蛾取食诱导玉米叶片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阐明玉米响应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取食胁迫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利用RNAseq技术对草地贪夜蛾取食的玉米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对抗虫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进行筛选鉴定。结果显示,与未接虫对照相比,草地贪夜蛾取食18 h导致玉米叶片中有1 645个基因差异表达(log2|处理/对照|1且FDR0.05),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有1 352个,下调表达基因有293个。茉莉酸、水杨酸、乙烯等植物激素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大多上调表达,其中44个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全部上调表达,说明该途径在玉米响应草地贪夜蛾取食诱导的防御反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它激素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协同作用。玉米重要抗虫次生代谢物苯并噁唑嗪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中有9个基因上调表达;15个萜烯挥发物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4个上调表达,包括8个萜烯合成酶基因和1个CYP基因CYP92C5。表明草地贪夜蛾取食会诱导玉米复杂的植物激素途径和基因调控机制,激活以次级抗虫代谢物合成为主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