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对北京市大兴区梨园主栽品种丰水梨和黄金梨根围土壤进行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7个属,其中以食细菌线虫营养类群为优势类群,其他营养类群均较少;丰水梨和黄金梨根围土壤中的线虫优势属各不相同;梨园0~20 cm土壤比20~40 cm土壤的线虫数量多;丰水梨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黄金梨;梨园0~20 cm土壤的WI值显著高于20~40 cm土壤的WI值,而土壤的植物寄生线虫所占比率在20~40 cm土壤显著高于0~20 cm土壤,说明植物寄生线虫所占比率是影响土壤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木虱是木本植物上的重要害虫,严重为害柑橘、梨树和枸杞等果树,对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木虱寄生蜂种类多,自然种群数量大,是木虱的重要自然控制因子,在多种木虱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已经发现并记录的木虱寄生蜂近百种,但是能够人工大量扩繁的木虱寄生蜂只有几种。应该加强木虱寄生蜂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重要木虱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技术的研究,为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技术和产品。  相似文献   
13.
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应用对海南蝗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昆虫生长调节剂互补应用技术治理海南省蝗害.结果发现,蝗虫中高密度条件下,互补应用技术用药早期虫口减退率较单用化学农药低,而2~3周后,其持续控制蝗虫效果较单用化学农药明显;互补应用比例对控制蝗虫效果无显著影响,而微孢子虫施用比例较高时,其持续控制蝗害效果较好.此项技术对海南蝗虫的控制效果较好,对指导海南蝗虫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发和优化引诱剂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诱捕效果,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和预试验调整微红梢斑螟性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11-16:Ac)、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顺-9-反-11-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 E11-14:Ac)和顺-9-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的组成与配比,前3个组分配比3∶6∶1为引诱剂A、配比5∶3∶2为引诱剂C,引诱剂A和C分别添加第4个组分Z9-14:Ac,配比3∶6∶1∶1为引诱剂B、配比5∶3∶2∶1为引诱剂D,引诱剂C分别添加2种虫害诱导挥发物苯甲醛和β-石竹烯及组合;选择三角形和桶状诱捕器在北京和河北地区进行林间筛选试验验证引诱效果。结果表明:调整引诱剂A组分配比后的引诱剂C对微红梢斑螟的引诱效果显著提高,添加组分Z9-14:Ac对引诱剂A的引诱效果没有影响,而对引诱剂C的引诱效果有提升趋势;引诱剂D对越冬代雄成虫引诱效果优于引诱剂A,引诱剂A对第一代雄成虫引诱效果优于引诱剂D;苯甲醛和β-石竹烯对引诱剂C的引诱效果无显著影响;三角形诱捕器的诱集数量显著高于桶状诱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普及大大丰富了人们对RNA病毒多样性的认识,但对这些新发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却所知甚少。本文围绕RNA病毒中一类重要的负单链RNA病毒--弹状病毒与其昆虫寄主互作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已发现的弹状病毒及其昆虫寄主类型,共有20个属144种弹状病毒可以感染14个属的昆虫;根据已有的系统进化研究对弹状病毒的寄主起源进行推测;并以感染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sigma病毒(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igma virus,DMelSV)为主要对象,就弹状病毒引起的CO2麻痹致死症状以及昆虫寄主对其的免疫反应研究进行总结,而在对黑腹果蝇的研究中发现很多非经典免疫通路中的新抗病毒基因,暗示存在新的抗病毒免疫通路;通过飞虱、叶蝉与其传播的植物弹状病毒以及长须罗蛉Lutzomyia longipalpis与其传播的脊椎动物病毒的互作研究,发现Toll、IMD信号通路、细胞自噬及小RNA干扰(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路等可能与昆虫对弹状病毒的免疫反应相关。昆虫是弹状病毒主要的寄主和媒介,也是病毒遗传多样性的储主,因此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昆虫寄主与弹状病毒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病毒致病和传播机制以及昆虫抗病毒免疫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的检疫性害虫,目前在我国局部分布,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主产区。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的发生现状、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常用的监测技术方法以及主要防治方法,对苹果蠹蛾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减缓苹果蠹蛾的扩散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散居型是东亚飞蝗的一个重要生态型。对散居型蝗虫行为的深入研究为飞蝗的防治和预报提供重要依据。采用行为生物测定和触角电位测定(EAG)的方法对来自于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的化学信息素对散居型东亚飞蝗聚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群居型蝗蝻粪便释放出的化学信息素对散居型蝗蝻有明显的聚集作用;散居型蝗蝻对所测试的不同龄期群居型蝗蝻信息素均表现出明显的电生理反应,其中粪便抽提物的电生理活性较强,散居型蝗蝻对来自于相同龄期或较高龄期的群居型蝗蝻的化学信息素的电生理反应较强,其中,雄性比雌性敏感;群居型成蝗粪便信息素抽提物对散居蝗蝻有明显的电生理活性,雄性成蝗释放出的化学信息素电生理活性较高;散居型蝗蝻对来自于散居型蝗虫的化学信息素也有一定电生理反应,但反应不明显。散居型飞蝗的行为和型变与环境中的化学信息有密切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东亚飞蝗粪便挥发物对其蝗蝻的聚集作用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研究了东亚飞蝗 (L 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不同龄期蝗虫粪便挥发物对蝗蝻的聚集作用。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行为生测仪及其配套装置 ,在 (30± 2 )℃温度下 (均匀光照 ,湿度为 6 0 %左右 ) ,就蝗虫粪便挥发物对各龄蝗蝻的引诱及滞留活性进行了生测研究。结果表明 :蝗虫粪便挥发物对各龄蝗蝻都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和滞留作用。其中高龄蝗蝻粪便挥发物对同龄和低龄蝗蝻的聚集作用较好 ;群体测试时 ,可能由于虫体间视觉、触觉等的影响 ,蝗蝻对挥发物的敏感性下降 ,反应浓度阈值增加 ,但仍有较明显的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航空喷雾在丘陵果园对柑橘的影响,在植保无人飞机精准果树作业模式下,研究了3类喷雾助剂 (植物油类助剂倍达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助剂Y-20079和有机硅类助剂806) 对丘陵柑橘冠层及地面的沉积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作业参数条件下,与空白对照 (CK) 相比,不同类型助剂、同一助剂不同体积分数对雾滴密度、覆盖率、沉积量的影响均不同。其中:添加倍达通体积分数1.0%的优于0.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42.0%、92.3%及33.6%;添加Y-20079体积分数1.0%的优于0.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101.0%、86.5%及36.0%;添加806体积分数0.5%的优于0.25%的,且差异显著,雾滴密度、覆盖率及沉积量最高分别可提高43.9%、76.0%及35.0%。添加助剂后供试药液对柑橘冠层上部和下部的穿透性可分别提高10.2%~41.5%和4.0%~42.0% (倍达通)、101.0%和7.3%~78.7% (Y-20079) 及10.2%~43.9%和41.3%(806)。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助剂后农药在冠层投影区域的沉积量分别减少38.2%~48.5% (倍达通)、10.1%~46.3% (Y-20079) 和42.1%~56.2%(806),在相邻植株间的空白区域农药沉积量分别增加3.7%~39.3% (倍达通)、7.0%~50.9% (Y-20079)和22.3%~41.4% (806)。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山地丘陵柑橘园进行精准航空施药时,在药液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倍达通、1.0%的Y-20079或0.5%的806,均可有效提高丘陵柑橘冠层的施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