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自然病田—人造病圃鉴定入选的2 份高抗花生根结线虫病的材料和3 份中抗材料及新搜集的9 份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温室与微区接种鉴定;提出了不同试验条件下花生抗病程度的划分标准。在温室和微区鉴定中,2 份入选的高抗材料中的1 份表现为中抗,1 份入选的中抗材料表现为中感。新搜集的9 份资源中D13 表现高抗,D7 在温室试验中表现中抗,D14 在微区试验中表现为耐病。有40%的材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所表现出抗病程度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2.
以不同地区的42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利用23对SSR引物进行分析。23对SSR引物在42个花生品种中共检测到9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4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为0.49。进一步分析表明,8对引物就可以将42个花生品种完全区分开,8对引物共产生40个等位变异,利用这40个等位变异构建了42个花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0.74处,可将42个供试品种分为4个类群。本研究结果为花生品种保护和育种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采用室内离体平皿法进行了木酢液水剂对花生网斑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木酢液对花生网斑病和黑斑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在15.0~240.0μg/mL范围内随着浓度的提高对两种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网斑病菌和黑斑病菌的EC50分别为64.09μg/mL和119.63 μg/mL.木酢液对花生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高于多菌灵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小区试验结果,花生芽前喷施除草剂42%乙·恶乳油1125~1500mL/hm2对花生安全。药后20d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4.8%~97.4%、85.7%~92.8%;药后50d的防效分别为92.9%~95.3%、87.2%~91.1%;鲜重总防效96.83%~97.0%。荚果增产229.6%~230.4%。明显优于50%乙草胺乳油对双子叶杂草的除草效果(78.6%~61.3%)。 相似文献
35.
花育66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为母本,A0908-4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间型早熟大花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倒伏、抗逆性强、植株矮壮、结果集中等特点,于2014年3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备案(辽备花2013001)。 相似文献
36.
花生田杂草对花生产量有明显影响,杂草的密度及与花生共生时间的长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别。杂草对花生产量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花生生育条件——光照、土壤水份的竞争。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研究了花生网斑病不同生育期发病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发病程度与花生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建立了该病防治经济阈值模型x=10000C+2.089PVE/0.754PVE,为经济有效地防治花生网斑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花育45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1为母本、D14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花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结果集中、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点,于2013年3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备案[辽备花(2012)83号]。 相似文献
39.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发生,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据许泽永报道,该病能使花生主茎高度降低29%左右,产量损失达30%以上。国外报道感染花生斑驳病毒的花生籽仁脂肪酸与总蛋白含量都有变化。而黄花叶病毒病对花生籽仁脂肪、脂肪酸组份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40.
花生叶斑病及病毒病是花生常发性病害,筛选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的有效途径,经对15个化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表明,珍珠豆型花生对焦斑病、黑斑病抗性较好,但对网斑病抗性较差;中间型、普通型花生对网斑病抗性较好,但对焦斑病、黑斑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