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塔额垦区新引进的9份参试甜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品种LN1609、KWS0117和KWS9149单产突出,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7.1%、3.1%和2.8%;甜菜品种有LS1214、LN1609和KWS0117含糖率突出,含糖率分别为18.9%、18.6%和18.5%;甜菜品种LN1609、KWS0117产糖量较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7.5%和21.5%。在本试验条件下,甜菜品种LN1609和KWS0117既丰产又高糖,塔额垦区可根据甜菜品种的丰产性和高糖性,通过试验示范后,进行品种搭配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和亚精胺对甜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塔额盆地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甜菜Beta 796为材料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8个喷施处理(CK:清水对照,BR:0.1、0.2和0.3mg/L,SP:35、70和105 mg/L,BR+SP:0.2 mg/L+70 mg/L),分析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和亚精胺对甜菜株高、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含量以及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0.2 mg/L BR处理的叶片数、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20.7%、25.72%和39.13%,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了33.88%和71.03%,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61.27%,产量和产糖量分别增加了32.31%和23.82%。105 mg/L SP处理的株高增加了9.53%,收获时青头比例降低了11.45%,产量增加了12.71%,含糖率提高了0.98%,产糖量增加了13.78%。【结论】喷施0.2 mg/L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甜菜生长,提高甜菜产量和产糖量,105 mg/L亚精胺可以提高块根含糖率和产糖量,复配组合并未起到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新疆塔城地区碳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疆塔城地区1980—2020年的碳排放变化时空特征及效应,为科学制定区域碳减排措施及低碳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了塔城地区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评估了碳排放效应。[结果](1)1980—2020年,塔城地区净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是导致塔城地区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诱因,而林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是造成塔城地区碳吸收量减少的关键因素;(2)在空间分布上,沙湾县和乌苏市是塔城地区的主要碳源区,解释了塔城地区净碳排放的67.20%,和丰县和额敏县解释了塔城地区净碳排放量的20.89%,托里县是塔城地区的主要碳汇区;(3)在碳排放效应方面,2000年前塔城地区绝大多数区域都表现为生态盈余,但2000年后开始出现碳排放的生态赤字。[结论]当前,沙湾县、乌苏市及和丰县,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是未来塔城地区碳减排的重点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14.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它具有高效节水、节肥、经济、环保的优越性。该文对农九师目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以及当地的地理优势与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介绍了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实施水肥一体化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减少成本投资、增加春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最佳水肥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玉米高产区,但高产往往建立在化肥大量施用的前提下,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新疆北疆干旱区滴灌玉米植株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化肥施用减量、生产成本降低、养分效率提高的新型施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化肥和有机肥氮磷钾养分投入合计量相同,且生物有机肥替代8%、16%、24%化肥氮,或生物有机肥、牛粪、羊粪、玉米秸秆替代16%化肥氮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氮素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增加玉米干物质花后积累比例3.23%~11.81%,氮、钾养分花后吸收比例最大分别增加19.45%、15.44%,增加玉米产量8.50%~21.00%。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下总氮素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生理利用率、贡献率较单施化肥最大分别增加了12.04%、9.36%、29.64%、12.63%,经济效益最大增加65.08%。较短年限内以生物有机肥氮替代8%或以牛、羊粪氮替代16%化肥氮是此研究推荐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城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低影响玉米的生长及产量,为了探究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的最佳喷锌时期和次数,以玉米品种‘新玉10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喷施清水CK(V8和V12期)、喷施锌肥Zn30(V8期:出苗后第30 天)、Zn50(V12期:出苗后第50 天)和Zn30+50(V8和V12期)共4个处理,锌质量浓度均为250 μg/mL,研究锌肥喷施时期和次数对玉米植株的锌含量、锌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锌处理增加植株对锌的吸收,玉米出苗后第140 天时植株锌积累量较CK平均增加22.49%。喷锌处理(Zn30、Zn50、Zn30+50)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喷锌显著减少玉米果穗秃尖,处理间表现为Zn50、Zn30+50>Zn30;Zn50和Zn30+50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大于Zn30处理,且Zn30+50处理产量较Zn50处理仅提高2.22%,说明在适宜时期喷施锌肥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喷施次数对产量的提高作用微弱。综上所述,锌肥的喷施时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V12期喷锌 1 次为锌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研究水氮耦合对枣树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周期内枣树枝干生理生长在夏季最快,叶片生理生长在春季最快;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增施氮肥和增加灌水量均能促进枣树基径、树高和梢条的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厚度和叶绿素含量;另外,增加土壤含水量还会降低枣树果实的单果重和果形指数;通过模型建立与分析,二因素对枣树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施氮量>灌水量,水氮对产量具有协同效应,以枣树产量为目标,推荐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5 250~6 000m3/hm2和300~375kg/hm2。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甜菜栽培中裸地栽培和PE地膜栽培均有优缺点.缺点是前者不能达到甜菜的高产和原料的优质,后者残膜及除草剂的污染,严重危害了农田生态环境.甜菜超薄生物专用降解地膜的应用推广结合PE地膜栽培和裸地栽培的优点,从源头上控制了PE地膜的投入,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而且甜菜超薄生物专用降解地膜的透气性对喜凉的块茎作物——甜菜块...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塔额盆地滴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确定适宜施氮量,在2020—2021年开展了两年大田试验。试验以‘新冬18’为研究对象,共设5个氮肥水平(0、80、160、240和320 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及植株氮浓度的影响,构建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计算不同施氮量的植株氮营养指数,分析其与相对产量的关系,确定冬小麦氮营养丰缺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施氮量从0增加到240 kg/hm2,植株生物量及氮浓度差异显著,但当施氮量从240增加到320 kg/hm2时,植株生物量及氮浓度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与产量的拟合曲线表明,超过一定的施氮量后,增施氮肥会降低冬小麦产量,说明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依据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氮浓度构建的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Nc=3.088DM-0.374,模型决定系数R2=0.918,模型检验参数(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8.89%,模型稳定性极好。基于植株临界氮浓度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冬小麦适宜施氮量为160~240 kg/hm2。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建立的塔额盆地冬小麦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及氮营养指数可以较好地诊断并评价冬小麦氮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T1)、15℃(T2)、18℃(T3)时播种;副区为不同的土壤酸化剂:硫酸铵+硝化抑制剂(AS)、磷酸(PP)、柠檬酸(CA)和对照(CK)。结果表明,三种酸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AS效果最显著。AS、PP和CA处理的苗期水稻叶片中有效铁含量较CK分别提高14.4%、11.3%和9.2%。三种酸化剂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和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以AS处理效果最好。晚播较早播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晚播使水稻苗期叶片活性铁含量提高了11.2%,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酸化剂的施用有助于克服水稻苗期缺铁黄化,以硫酸铵(生理酸性盐)结合硝化抑制剂最佳,适当的推后播期也能有效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缺铁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