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3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8篇 |
农学 | 125篇 |
基础科学 | 212篇 |
103篇 | |
综合类 | 809篇 |
农作物 | 99篇 |
水产渔业 | 97篇 |
畜牧兽医 | 356篇 |
园艺 | 139篇 |
植物保护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化感物质通过植物体释放到农田土壤中,可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酚酸是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稳定,因而不易降解而累积在土壤中,进而影响作物生长,是引起连作障碍问题的一类主要化合物。为了明确酚酸类物质对植物生长影响的途径,探讨其化感作用机理,以3种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苯甲酸、水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研究对象,以莴苣幼苗为活性受体,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莴苣幼苗根、茎生长的影响,评价了其对植物的毒活性;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通过FDA/PI双染色法和DHE染色法,分别研究了3种酚酸类化合物对受体植物根尖细胞活力和活性氧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酚酸类化合物对莴苣幼苗根、茎的生长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模式;莴苣幼苗在高浓度酚酸的胁迫下,其体内活性氧大量积累,高浓度的活性氧对莴苣幼苗细胞膜结构等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进而导致细胞活力降低甚至凋亡,最终抑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2.
创新教育是工科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造就高质素创新人才,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是关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科学研究是保证。通过实物建设与配套的学术研究,将三峡地区的地质现象重现于校园内的微缩剖面中,创建了国内唯一的长江三峡地层标本长廊校内实习基地,为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条件。该成果在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专业思想、提高分析观察与动手能力,节约办学经费,保护性地抢救三峡地区的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为全社会的开展科普与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探索高淀粉甘薯[Ipomoea batatas (Linn.) Lamarck]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选取肥料种类、甘薯品种、种植密度、覆膜类型4个因素,采用随机区组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不同因素对茎叶产量、鲜薯产量、干物质率、T/R(蔓、薯鲜重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A3B1C3D2,即施用复合肥、甘薯品种选用商薯19、覆盖黑膜、种植密度为59 895株/hm2时的鲜薯产量最高。肥料种类以复合肥的茎叶产量、干物率及鲜薯产量最高;甘薯品种对茎叶产量及T/R影响效应最显著;覆膜能提高茎叶产量、干物率和鲜薯产量;种植密度对干物率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4.
乳牛口服大量β-胡萝卜素对维生素D3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头健康成年荷斯坦乳牛被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牛第1周每头口服β-胡萝卜素23.0g,以后每周每头口服11.5g,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期共8周。结果表明,试验组乳牛血清钙及无机磷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维生素D3活性代谢产物25-OH-D3和1,25-(OH)2-D3均呈现明显下降;至第5周末,血液β-胡萝卜素水平最高,25-OH-D3水平下降非常明显。据此认为,乳牛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存在一阈值,大剂量的β-胡萝卜素进入机体,可能直接干扰维生素D3的羟化,使其活性代谢产物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吸收阈值的存在,其对维生素D3和骨骼钙磷代谢的干扰作用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 相似文献
155.
河西走廊紫花苜蓿干草调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 L.)是为建立河西走廊地区苜蓿干草调制技术,于2004年在河西走廊地区以种植3年的紫花苜蓿为材料,对第2茬苜蓿进行了刈割时期、晾晒时间、打捆时间、翻晒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干草调制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晾晒时间、翻晒和打捆时间,而调制的苜蓿干草质量主要决定于刈割时期和打捆时间;河西走廊紫花苜蓿在初花期刈割,晾晒28 h-32 h,并进行翻晒作业,16:00-17:30打捆,避开过早或过晚打捆,可获得质量好、营养价值较高并可长期贮存的干草产品.该技术的提出对我国北方地区调制优质苜蓿干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根据环形泰勒虫TaA1272-1株裂殖体表面抗原(TaSP)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PCR扩增出该基因长为393bp的高免疫原性区片段(SBxp)。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上,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JM109中进行克隆。随后将重组质粒pGEM-SBxp和表达载体pGEX-4T-1分别以BamHⅠ、XhoⅠ酶切后,将酶切的目的片段SBxp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SBxp,并将其转化到BL21宿主菌中。提取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确证后,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SBxp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其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43ku的融合蛋白,该产物能被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60.
本研究所用材料取自湖北省原种猪场杜洛克、长白、大白共819窝美系母猪采用人工授精(340窝)、自然交配(479窝)两种方式配种,观察其对受胎率、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授精技术可在大型的种猪生产企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