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398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265篇
  136篇
综合类   1731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931篇
园艺   293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随着我国紫云英种植面积的连续下降,紫云英留种面积也在急剧减少,但国内外对紫云英种子的需求量则不断增加.因此,抓好紫云英良种产业化基地建设势在必行。随着农业种植技术不断现代化,紫云英留种栽培技术也应随之而变革,过去紫云英留种多是在水田,根据需要也可在旱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2.
两优培九稻米垩白在江苏省不同纬度点的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江苏4个稻作区(纬度范围为31.3°~34.7°N)设置5个播期处理,以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其垩白变化特征。受播期和纬度的双重影响,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率、垩白度的最大极差分别为54.0和13.0个百分点。垩白具明显的纬向性递变特征,种植的适宜区域在扬州至东海间,并以偏北地区(建湖、东海)较优,而在江苏的南北两端(昆山、沛县)要显著差于中间地带。在各稻作区稻米的垩白率(度)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并且在江苏北部地区更易受播期调节。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高产条件下适当迟播栽培,是降低两优培九稻米垩白的优质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113.
冬小麦氮磷钾肥料适宜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当前冬小麦生产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的合理施川鲢,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在6500kg/hm。水平条件下,氮、磷、钾肥料施用的合适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120kg/hm^2、75kg/hm^2,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益分别为7.Ikg、10.1kg和11.6kg。冬小麦当季氮、磷、钾肥料施川的利朋率分别为37.3%、8.3%和17.5%。  相似文献   
114.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最多,共1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66.6%;枝角类次之,共6种,占28.6%;桡足类最少,仅1种,占4.8%;各站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均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数量在5~15种,密度变化在9.8~102.2个/L。浮游动物相似性指数在0.18~0.55,平均为0.36,偏向于轻度相似,表明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生境差异较大。优势种的优势度不高,在0.023~0.297;多样性指数在1.73~3.56,均匀度指数在0.67~0.95,表明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浮游动物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浮游动物多样性和水质监测结果均表明,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枯水期水质基本处于清洁状态,丰水期水质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污染源主要为面源污染,且串场河(6号)、新通扬运河(12号)、喜鹊湖(17号)、兴姜河(18号)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5.
为实现掺杂掺假鸡肉的快速、客观评价,该研究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联合检测技术对掺杂鸡肉糜进行快速检测,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所得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电子鼻和电子舌联合检测掺大豆蛋白鸡肉糜和掺淀粉鸡肉糜的主成分总贡献率分别为99.8%和99.1%;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电子鼻和电子舌联合检测鸡肉糜中掺杂大豆蛋白含量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992,均方根误差为2.8%;联合检测鸡肉糜中掺杂淀粉含量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996,均方根误差为2.4%。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联合检测对鸡肉糜的掺杂情况具有良好的区分和预测能力,并且是一种有效、高精度的肉类掺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6.
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销信息、生产管理、生产技术、产业服务等方面分析了当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蔬菜产销信息薄弱、连作障碍严重、规模经营不善、机械化程度不高、设施栽培效能低下、社会化服务滞后等,提出了促进蔬菜生产健康发展的7个对策:准确预警,建立有效调控机制;注重实效,改革产业经营模式;量化考核,优化用工管理方式;因地制宜,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减施药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的放矢,破解重大技术难题;加大投入,夯实蔬菜产业基础等。  相似文献   
117.
饮水是猪只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但饮水温度是养猪生产中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饮水温度不适宜将导致猪饮水不足和各种肠道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健康。有关不同饮水温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同时现有恒温饮水装置主要用于奶牛饮水,并不适用于规模化猪场,也未在养猪产业内应用推广。为确定适宜断奶仔猪的饮水温度并实现冬季精准恒温饮水,该研究设计了一套利用温度传感器、温控仪等实现自动加热保温的恒温饮水装置,并分析饮水管路的热特性,确定了舍内空气温度、保温桶容积与饮水管路进水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基于该恒温饮水装置,对比研究了饮水温度分别为13、25、30 ℃时对断奶仔猪饮水量、生长性能、健康指标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5 ℃的饮水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日饮水量(P<0.05)、饮水行为比例和活动行为比例(P<0.05)、频次(P<0.05),能提高仔猪的日增质量,降低料重比(P<0.05),降低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和腹泻率(P<0.05)。该研究结果以期为动物福利化养殖模式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不同施肥条件对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条件对谷子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及筛选谷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施肥种植条件,运用L16(45)正交试验,以16种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作为长农35号谷子的施肥种植条件,测定各施肥条件下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对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最佳施肥条件为尿素485 g、重过磷酸钙0 g、硫酸钾300 g,此条件下谷子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总含量最高。通过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得到氮、磷、钾肥对谷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本研究为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谷子所需的施肥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9.
李为  贾丽萍  余龙江  朱敏  周蓬蓬 《土壤》2007,39(3):453-459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筛选自西南岩溶区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石灰岩的溶蚀动态及作用效果,并研究了这3种类群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CA)对土壤-灰岩系统Ca、Mg、Zn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所用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对石灰岩有较强的溶蚀作用,但是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效果不同,溶蚀后石灰岩的表面形貌变化不同,其中,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放线菌和细菌次之;②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不同元素迁移的影响不同,对于Zn2 、Ca2 的迁移影响而言,真菌>放线菌>细菌>无菌对照组;对于Mg2 的迁移影响而言,细菌>真菌>放线菌>无菌对照组;③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加对Ca、Mg、Zn3种元素的迁移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④土柱淋出液中CA平均活性与Ca、Mg、Zn3种元素的总淋失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CA对这3种元素的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因不同元素而异。本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不同类群微生物在生物岩溶及岩溶系统元素迁移中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污染区农田生态系统和部分农产品中多氯代二苯并二(口恶)英(PCDDs)/呋喃(PCDFs)的污染特征、生物富集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局部农田土壤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平均达556 pg g-1dw和TEQ 20.2pg g-1 dw,已在不同农产品中明显积累,其中稻米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为50.7pg g-1 dw和TEQ 6.4 pg g-1 dw,蔬菜茎叶中为35.2 pg g-1 dw和TEQ 6.7 pg g-1 dw;当地家禽鸡肉中PCDD/Fs含量及毒性当量为30.9pg g-1 ww和TEQ 5.7pg g-1 ww.日允许摄入量(TDI)计算结果表明,经稻米-蔬菜、稻米-蔬菜-鱼腥草、稻米-蔬菜-鱼腥草-鸡肉三种暴露途径至人体的PCDD/Fs日摄入量分别为TEQ 67.4、72.1、83.5 pg kg-1 d-1,均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TDI标准(TEQ 1~4pg kg-1 d-1).该地区局部农田生态系统及部分农产品中存在二(口恶)英类(PCDD/Fs)污染,已构成较大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