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本试验在旱棚条件下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灌水方式:微喷灌P(灌水定额:38 mm/次)和畦灌Q(灌水定额:75 mm/次),3种灌水次数:1次(W1)、2次(W2)和3次(W3),采用土壤水分测定仪实时监测整个夏玉米生长季多土层(0~20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种灌水模式下,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灌水量增加),夏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同灌水次数下,微喷灌处理的产量均低于畦灌。与QW1相比,PW2灌水量相同、灌水次数较多,产量提高5.0%;与QW2相比,PW3灌水量减少24%、灌水次数增加,产量提高14.3%。与QW1和QW2相比,PW3植株具有较高的穗位叶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且增加了粒重和产量。进一步分析微喷灌(PW2)和畦灌(QW2)的耗水特性发现,与QW2相比,PW2叶面积指数、穗位叶蒸腾速率、阶段耗水量、耗水强度、灌水后日蒸散量及对0~100 cm土层水分的消耗均降低,而深层尤其是100 cm以下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增加,进而PW2全生育期总蒸散量降低10.8%,WUE提高10.3%。综...  相似文献   
12.
长期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冬小麦的产量和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推广冬小麦品种(现代品种冀麦325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冀麦7)籽粒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于2017-2018年度(丰水年)和2018-2019年度(枯水年)冬小麦生长季,在长期水氮定位试验田进行了灌水量、施氮量和品种三因子裂裂区试验。主区为灌水,设生育期灌拔节水750 m·hm-2(灌1水)和灌拔节水750 m·hm-2 +开花水750 m·hm-2(灌2水);副区为氮肥,设不施氮(N0)及施氮总量为60(N1)、120(N2)、180(N3)、240(N4)和300 kg·hm-2(N5)6个水平。结果表明,2017-2018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冀麦325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均为N2,冀麦7均为N3;冀麦325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2处理产量基本达到稳定值,再多施氮时灌1水有减产趋势,灌2水的产量增加缓慢;冀麦7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时N2处理产量较高(仅低于N5),灌2水时N2处理产量最大。2018-2019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和灌2水时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分别为N3和N2。在丰水年,不同年代冬小麦灌1水、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在枯水年,灌1水和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0 kg·hm-2和12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冬小麦品种藁优5218为材料,于2017-2018和2018-2019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在旱棚内采用开放式增温系统(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模拟气候变暖趋势,分析了FATI的增温效果及全生育期增温对冬小麦物候期、茎秆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条件(CK)相比,增温后冬小麦穗分化进程加快,整个生育期缩短4~6 d,主要表现为越冬—拔节期的生育进程缩短,而灌浆期的持续时间延长;增温导致冬小麦茎秆基部变细薄,降低节间横截面维管束数目及木质化程度,增加倒伏风险;增温降低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两个生长季分别减产10.4%和5.3%,WUE分别下降16.1%和12.7%。因此,气候变暖不利于该区域小麦产量和WUE的提高,可通过栽培管理措施或品种改良来使冬小麦生产系统适应增温趋势,实现稳产提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质的提高。优良的玉米种子、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大量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玉米产量的提升。但是应该注意到精确播种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种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及基于这种方法的华北冬小麦水氮优化配置,丰富作物水肥耦合分析方法,为促进冬小麦水肥协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根据作物相对产量的真实值与理论值的差异显著性来判定某一具体水肥组合的耦合类型。2006—2016连续10年在黄淮北部进行了冬小麦季不同水氮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春灌1水(拔节期75 mm,W1)和2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75 mm,W2)两个处理;施氮量为副区,设5个水平,分别为0 (N0)、60(N60)、120(N120)、180(N180)、240 kg·hm -2(N240),共10对水氮组合。研究冬小麦不同水氮组合的耦合类型及其年际转换特征,确选适宜的水氮配置。【结果】某一水肥组合相对产量真实值经统计检验显著高于其理论值,此水肥组合的水肥耦合类型即为“协同”(水肥互相促进);真实值显著小于理论值,水肥耦合类型即为“拮抗”(水肥互相限制);真实值与理论值没有显著差异,水肥耦合类型即为“加和”(水肥互不影响)。冬小麦W2与不同施氮水平(Nx)组成的水氮组合的耦合类型及其年际变化特征受施氮水平的影响显著。W2N60水氮耦合类型10年平均为“拮抗”,定位第1—2年灌水限制施氮的增产作用,施氮限制了灌水的增产作用,水氮“拮抗”;定位第3 -25年耦合类型转变成“增水促氮,增氮促水”的“协同”;定位第6—10年又转为“拮抗”。W2N120的耦合类型在定位第1—4年为“加和”,第5年起就转为“协同”,10年平均为“协同”。施氮超过120 kg·hm -2的两水氮组合W2N180与W2N240的耦合类型各年度均为水氮互不影响的“加和”。【结论】基于作物相对产量真实值与理论值差异的显著性来定量判定某一特定水肥组合的耦合类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黄淮北部冬小麦生产中, W2N120组合水氮协同增产效果显著,耦合类型长期为“协同”,因此,在一定年限内可作为该区冬小麦季适宜的水氮配置,年均产量水平维持在8.5 t·hm -2左右。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13个强筋小麦品种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不同试验地点(馆陶、宁晋、藁城)和不同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 hm–2)的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栽培调控及高产提质增效的协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在9289~10,088 kg hm–2之间,强筋小麦品种平均产量9548 kg hm–2,比中筋小麦品种减产3.1%。藁城、宁晋、馆陶三地的产量分别达9932、9433和9223kghm–2。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均值14.5%,湿面筋28.5%,沉淀指数39.5mL,稳定时间15.4 min,拉伸能量87.5 cm2,最大拉伸阻力428.8 BU。藁优5218、藁优5766、冀麦738、科农2009、师栾02-1、藁优2018、冀麦867综合品质表现较好。馆陶和宁晋的小麦品质性状相对较好,藁城的品质较差。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 N18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依次为4.3 kg kg–1、26.2%、16.6 kg kg–1。兼顾产量、品质、效率三方面,藁城适宜种植品种有冀麦738、冀麦867、师栾02-1;宁晋有师栾02-1、科农2009、冀麦738;馆陶有藁优5766、藁优2018、师栾02-1。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率, 180 kg hm–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