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05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42篇 |
农学 | 339篇 |
基础科学 | 293篇 |
263篇 | |
综合类 | 2277篇 |
农作物 | 309篇 |
水产渔业 | 286篇 |
畜牧兽医 | 1325篇 |
园艺 | 416篇 |
植物保护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12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265篇 |
2018年 | 272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297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57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173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66年 | 6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针式嫁接新法是采用断面为六角形、长1.5厘米的针,将接穗和砧木连接起来。嫁接针是由陶瓷或硬质塑料制成的,在植株体内不影响植株的生长。作业工具为两面刀片和插针器。针式嫁接新法与插接、顶插接、靠插接、劈接等嫁接方法相比,技术环节简单,操作容易,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3.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4.
拟锥齿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常见的兼捕鱼种,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在热带大西洋海域(4.24°~14.03°N,38.28°~27.13°W)调查时采集的383尾拟锥齿鲨样本,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锥齿鲨雌雄性比约为1∶〖KG-*2〗0.36,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拟锥齿鲨的优势叉长范围分别为75~95 cm、65~90 cm;雄性肝重指数与性腺的发育程度关系不明显,雌性性成熟个体的肝重指数小于未成熟个体;雄性成熟个体占雄性总数的96.8%,雌性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Ⅳ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雌性总数的56.12%,雌性拟锥齿鲨50%性成熟叉长为84.6 c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其次为1级,分别占52.38%和〖KG*9〗33.86%;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鱿鱼,分别占72.56%和27.44%;雌、雄的叉长和重量关系式分别为:WR=2×10-5LF2.7614,WR=2×10-6LF3.3287。 相似文献
195.
196.
197.
为制备抗猪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本研究将猪PD-L1基因的外膜区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进行表达,以纯化的表达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以表达PD-L1-Fc蛋白的293T细胞作为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杂交瘤培养上清,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猪PD-L1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MAb亚型鉴定均为IgG1型,轻链为(K)链.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这两株MAb均可以特异性识别PD-L1蛋白.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这两株MAb可以识别表达于293T细胞膜表面的PD-L1分子,但不能阻断PD-L1分子与其受体PD-1的结合.这两株MAb的获得为研究PD-1/PD-L1通路与猪的某些感染性疾病发展进程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98.
199.
200.